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ID:28394743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_第1页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_第2页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_第3页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_第4页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摘要:笔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人的信仰形成的规律、社会文化和非主流信仰等角度来分析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寄期望为解决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Abstract:Thecausesofvocationalstudents'faithlostwereanalyzedfromeffectiveness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minglawofpeople'sfaith,socialcultureandnon-mainstreamb

2、eliefs,hopingtoprovidetheoreticalandpracticalbasisforsolvingtheproblem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beliefslost・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faithlost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63-02作者简介:向军荣(1981-),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彩霞(1981-),湖北天门人,

3、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与研究。1信仰迷失的含义及其表现随着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变迁,当人们原来固有的精神支柱处于濒临弱化的边缘但是新的精神支柱还没有确立起来的时候,人的内心多会出现彷徨、怀疑等很多消极情绪设置可以能在行为上失范等。我们把高职大学生在信仰的形成阶段的选择处于彷徨的状态成为信仰迷失。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表现:思想仿徨、无目标感、行动失范等。高职大学生对于物质经济的看重体现在人物崇拜上,据统计有55%的学生都崇拜经济界人物,这表明人生教育与现实选择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反映到他们的信仰心态上来,种种社会现实使他们无法接受,于是,大学

4、生的信仰心态日益“入流”,他们产生了矛盾,遭遇了失衡,就变得迷失了。2高职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分析2.1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来分析造成大学生信仰迷失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具体表现如:2.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倒置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大、中、小学三个阶段进行,但是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存在倒置的弊端。小学阶段教育小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小学生的心理是不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更不用说去做T;中学阶段教育大家如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由于中考、高考的作用,在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这种

5、教育目标名存实亡;而大学阶段正是请你昂世界观的成熟时期,却又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文明礼貌以及校规校纪的教育,这些教育目标倒置的现象违背了自然人心理的成熟规律,必然导致思想教育低效。2.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庞杂目前我国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八荣八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纪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情操教育、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道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20多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庞杂没有统一的标准内容,难以形

6、成共同的信仰需求。2.1.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单一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都是从教材出发并且教学方式单一,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这种方式严重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以至于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发挥指导学生思想的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往往是重智轻德,往往对学生评优生优干甚至发展入党,都是看重学习成绩,往往对学生政治素质等要求很少,这样就对学生造成了误导都认为文化知识是最重要的,不仅仅老师忽视了政治教学学生也对政治思想理论也不重视。因而对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缺乏识别力和抵抗力,让一些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钻了空子。2.2从人的信仰形成的规律分析人们往往对自己认

7、定有价值的东西会不懈的追求并且会很信赖,这就是信仰,信仰是一种对认识有限性的超越和不朽精神的追求。无论是哪种信仰都凝聚着知、情、意等要素。首先,知是信仰形成的基础,任何一种信仰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认知程度越接近规律并且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识越理性,那么信仰也就越科学也就越能够激发人们不断的追求。其次,意识信仰形成的支柱,同时也是实现自我控制的精神力量,更是信仰形成的必要条件和信仰转变为行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信仰是在主体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选择的前提下,在认知、清关、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高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