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

ID:28386393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_第1页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_第2页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_第3页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2009年修订版)(-)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着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仪器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便于在用完后按原样入箱。2、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另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以免灰尘进入箱内。仪器箱放在测站附近,箱上禁止坐人。3、安置仪器时根据控制点所在位置,尽量选择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仪器时一定要注意仪器,检

2、查仪器脚架是否可靠,确认连接螺旋连接牢固后,方可松手。但应注意连接螺旋的松紧应适度,不可过松或过紧。4、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各螺旋退冋到正常位置,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除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然后卸下仪器双手托持,按出箱时的位置放入原箱。盖箱前应将各制动螺旋轻轻旋紧,检查附件齐全后可轻合箱盖,箱盖吻合方可上盖,不可强力施压以免损坏仪器。(二)仪器的使用与管理1、各种测量仪器应符合长江航道测量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定。2、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新购置的仪器转拨给测绘处的仪器,应结合仪器认真阅读说

3、明书,从初级到高级,先基本操作后高级操作,反复学习、总结、力求做到“得心应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的作用,不熟悉仪器操作的人员不得肓口用机。3、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常规检验校正,使用过程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进行养护。4、各种光电、激光类仪器必须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鉴定时间不宜超过规定时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和精度。5、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和鉴定、校正不到出厂精度、超过鉴定周期,以及零配件缺损和示值难辩的仪器。6、使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在无滤光片的情况下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距部分发光二级管。7、在强

4、烈阳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作业,务必在伞的遮掩下工作。8、对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冲击震动,安置仪器前应检查三脚架的牢固性,整个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仪器,防止意外发生。9、转站时,即使很近也应取下仪器装箱。测量工作结束后,先关机卸下电池后装箱,长途运输要提供合适的减震措施,防止仪器受到突然震动。10、测量仪器耍设置专库存放,环境要求干燥、通风、防震、防雾、防尘、防锈。仪器应保持干燥,遇雨后将其擦干,放在通风处、晾干后再装箱。各种仪器均不可受压、受冻、受潮或受高温,仪器箱不要靠近火炉或暖气管。11、仪器长途运输时,应切实做好防震、

5、防潮工作。装车时务必使仪器正放,不可倒置。测量人员携带仪器乘汽车时,应将仪器放在防震垫上或腿上抱持,以防震动颠簸损坏仪器。12、必须建立健全测量仪器设备台帐、精密测量仪器卡,仪器档案等制度,仪器出库、入库调迁项冃,应办理登记、签认手续。13、对测量仪器的管理,由测量中心制定检查评比办法,对因使用不当、保管不良造成仪器损坏,应及时追究责任,根据情况给予处罚。14、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为不合格: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显示不止常;超过了规定的年检确认时间间隔;完整性已被破坏;光电、激光类仪器超过使用寿命,零点漂移严重

6、,测量结果不稳定,测量结果可靠性低时,必须申请报废;常规仪器损坏后无法修复,或仪器破I口、示值难辩、性能不稳定,影响测量质量时,必须申请报废。15、测量仪器的申请购买及报废由各测绘处报测绘管理科,由中心主管领导及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对各测绘处的仪器配备和管理情况每年检查一次,要求做到帐、物、卡相符,技术档案齐全。16、测量仪器必须定人保管,对贵重精密测量仪器(如GPS接收机、多波束、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全站仪等)应规定专人保管,专人专用,专人送检,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防损坏,降低精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