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79443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人教八册语文第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22 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开创了文学传记体的先河。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眼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教
2、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3.了解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品读赏析,交流明确,五柳先生对荣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围绕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简陋,“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朴。表现了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
3、析——习作。 3.设疑——点拨——释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设计(一)同学们一齐背诵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的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位一代名家。 设计(二)哪位同学还记得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明确: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不愿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于是辞官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陶渊明是著名的诗人,他的
4、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五柳先生传》。 设计(三)同学们是否学过《桃花源记》?作者是谁?作者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的画面,寄予了作者的政治理想,那么,陶渊明的性格、爱好、生活状况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生活,看看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设计(四)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
5、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注意断句和某些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3.学生分读课文(1)男生读第1段,女生读第2段,说两段的不同: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描述;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 (2)女生读第
6、1段,男生读第2段,说两段的关系:第1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2段中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 4.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注疑难字句。 小组内解决疑难字、词、句。组内解决不了的由教师予以指引。 .5.结合文意,译读课文两人一组,学生口头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视。 三、品读课文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
7、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