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

ID:28377634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_第1页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_第2页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_第3页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_第4页
资源描述:

《综述各种活性污泥法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物系统的活性污泥特点恢复初期此时好氧污泥沉降速度慢,泥水界限模糊,上清液混浊,活性污泥处于恢复期,污泥性状不佳,絮体较小,多在0.2mm以下。在显微镜下观察,町发现性污泥中钟虫类、盖虫类以及钟虫类微生物占主体,但是活性均较差。恢复期此时好氧污泥沉降速度较快,泥水界限交清晰,上清液混浊度下降。镜检观察可发现活性污泥屮出现了漫游虫、斜叶虫等中间活性污泥生物,表明活性污泥性状从恶化逐步开始恢复,此时活性污泥逐步形成菌胶团,但是结构比较疏松。水解酸化池屮开始出现喜欢在溶解氧不足环境下牛活的微牛物,如扭头虫、新态虫等。此吋DO控制在2-3mg/Lo成熟期池内的污泥颜色呈黄褐色,形成比较明显的菌胶团,

2、污泥沉降速度明显加快,污泥沉降比SV达到30-40%左右,泥水界而明显清晰,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池中生物相丰富,有人量活性强的钟虫、累枝虫、盖虫、吸管虫以及伦虫等,这些标志性生物的存在表明活性污泥活性已经完全恢复,其污水处理功能达到充分发挥。生物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1污泥腐化: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牛厌氧反应,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原因:1)负荷量增高;2)曝气不足;3)有毒废水的流入等;对策:1)控制负荷量;2)增大曝气量;3)切断或控制冇毒废水的流入。2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沉淀30~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半在夏季;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述原成M,引起污泥

3、上浮;对策:1)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减少曝气量。3污泥解体: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口身氧化过度;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4泥水界面不明显: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牛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5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人,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小不能正常沉淀下來,SVI界常增高,可达400以上。1)因丝状菌片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

4、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冲'的某些丝状菌如芽抱杆菌属等、某些霉菌;(1)污泥膨胀理论: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③高H?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工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二者的牛: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则要高于丝状菌。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屮的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

5、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3)污泥膨胀的对策①临时控制措施:a.污泥助沉法:①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②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b.火菌法:①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②投加硫酸铜,可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胀。②工艺运行调节措施:a.加强曝气:①加强曝气,提高混合液的DO值;②使污泥常处于好氧状态,防止污泥腐化,加强预曝气或再生性曝气;b.调节运行条件:①调整进水pH值;②调整混合液屮的营养物质;③如有可能,可考虑调节水温——丝状菌膨胀多发牛在20迢以上;④调整污泥负荷。2)因粘性物质大量积累而导致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6、。(1)高粘性污泥膨胀:现象:废水净化效來良好,但污泥难于沉淀,污泥颗粒大量随出水流失;原因:①进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浓度高,F/M值太高;②氮、磷缺乏,或溶解氧不足;③细菌将人最有机物吸入体内,不能及时降解,分泌过最的凝胶状的多糖类物质;④这些物质中含有很多径基而具有很高的亲水性,导致污泥中含有很高的结合水,使泥水分离困难。对策:降低负荷,调整工况,加强曝气等。(2)低粘性污泥膨胀:原因:进水中含有毒性物质,使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的粘性物质,从而不能有效形成絮凝体,导致泥水分离困难;对策:控制进水水质,加强上游工业废水的预处理。6、泡沫主要有两种,即化学泡沫和生物(1)化学泡沫成因:

7、洗涤剂或工业用表面活性物质等引起,呈乳白色控制对策:水冲消泡;消泡剂成因:诺卡氏菌属的一类丝状菌引起;呈褐色。问题:可能致病;卫生、环境;影响曝气。控制对策:水冲或消泡剂无效;加氯;排泥,缩短SRT。根木原因:诺卡氏菌在较高温、富油脂类物质的环境中易于繁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