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75927
大小:5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无私奉献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学科研究报告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学科研究综述2006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分省自行命题的范围扩大到16个省市,同时,2007年是新课程改革试点后新老高考转轨的一年。在此背景下,高考语文学科研究务实前行而不失锐气。在梳理2006年度以来出版(含转载)的中学语文期刊刊登的论文的基础上,试图对新课程、新高考方案下高考语文学科研究的特点、热点及部分主要观点做一基本勾勒。第一节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语文学科研究的特点和热点描述如果说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高考新变
2、化而展开的研究探索成为2006年前高考语文学科研究的“主旋律”的话,那么2006年以来高考研究为适应课程改革呈现出视域更加广阔与探讨逐步深入的总体特点。学术研究的最可贵品质之一就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这既体现在方法上,也体现在观点上。研究者从相关学科领域借鉴、引进和整合理论、观点与方法,使得高考语文学科研究的边界不断拓展,学理色彩不断加深,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在不断加强。同时,在本学科领域内,研究者们也对众多业已形成定论、似乎已没有太多讨论空间的话题提出了直接的挑战,既体现出科学研究上一种可贵的质疑浙江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语文教育研究
3、动态述评》《语文学习》2006年第1期与永不满足的精神,也使我们不断加深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与理解,使高考语文学科研究越来越具学科专业性、规范性与系统性。创新与深化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高考研究的着力点一、新课程与高考研究概述2007年出现新课程实施后的首次高考,新课程与高考成了高考研究的热点。关于新高考方案的设计,各路研究者坦陈己见。郑国民认为,打通必修课和选修课,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避免陷入教什么考什么的误区;方智范认为,要立足于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来分叉,不要与具体模块扣得过紧,同时要减低难度系数;巢宗祺认为,分成“共同题”、“选
4、作题”两大部分,“共同题”所占的比重可以在60%—80%之间,试卷的其余部分为选作题,可以按照选修课5个系列的目标设计5组题目,各组题目分量相当。①.---也有研究者建议:在能力点考查处理上,必修卷重点考基础等级的能力,选修卷重点考查较高等级的能力,以体现两个板块的差异。尤其是选修课,高考方案若不鲜明、单独地加以体现,学校可能会淡化其教学,这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学校多①苏盛葵:《对新课程语文高考的初步设想》《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1期②晏建东《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例谈》《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③赵庭芳《今年语文考题的演变与语文新高考的思考》
5、《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1期④高志华《眼望课标精神蓝天教踏教学现状大地》《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开选修课,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卷面结构上:分卷一、卷二两部分,卷一对应必修模块,卷二对应选修模块。选修部分超量出题,学生限量选答。较之以往,新高考命题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注重考查系统的知识体系转向注重考查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新课程高考将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综合考查对这部分知识与能力的掌握运用。尤其是可以将以前试卷的连贯、仿句、缩写、扩写等项目合并或撤销。二是由注重考查逻辑思维转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者兼顾,加强试题
6、的语文味、文学味,控制或减少科技说明文的出现次数,减少单篇文章的题量。三是由设定固定答案或唯一答案转到适度增大题目的开放性,答案开放,答案多元,关注个性化阅读和独创性的见解。四是要增大选择性,由限题作答转到超量出题,给学生备选的空间。降低考试难度,实行阳光作业,《考试说明》公布清楚,让学生清楚考试结构与命题方向,文言文默写开出详细菜单列出考试范围。①也有研究者认为,高考语文命题改革要取消第Ⅰ卷,取消专门的选择题,文言文考试改为主观题,翻译可以让学生自己主观翻译,关键是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文言,并从文中得到于自己有用的东西。文理科考试也应该分卷考试,
7、内容有所侧重。②有研究者认为,考题在渐变中应该为向新高考的转轨作准备:进一步减少客观性选择题的题量和分值,加大主观题的考查力度。重视对阅读的探究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的考查。加强对文学审美能力的考查。从语言材料到考查内容更贴近生活。试题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查,倡导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突出语文实用性、工具性特点。③研究者从与新课标接轨的角度审视,认为今后的试题内容要从七个方面拓展:对美术、音乐及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审美或审丑;对鲜活的现实生活的优质感的再现或表现;对古典文学作品及当代文化现象的分析;对社会生活及文化生活中丑恶现象错误倾向的批判;对
8、能引起别人共鸣的情感世界的深度袒露;对科学精神的反映;对修改文章能力的考查。④.---《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公布后备受关注,新考纲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