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

ID:28373359

大小:6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9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地层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震地层学》复习l地震资料地质解释补充内容:1.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解释:指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直接为钻探提供井位。)1)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性本身的意义及其与地质上的内在联系;2)了解并掌握地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地震响应;3)善于识别和区分地震(采集、处理)假象;4)正确认识和理解地震勘探的分辨率;5)如何理解沉积岩沉地区,地震剖面上大多数反射是干涉复合的结果;6)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往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地震上的多解性。2.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资料解释。3.地震波

2、运动学、动力学的主要内容回顾: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传播的时间、空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震波反射时间,同相性、旅行时差和速度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图,进行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接触关系,断层和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在油气勘探上最终的目的是寻找构造圈闭的油气藏。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运动状态中的能量、波形、频谱等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地震反射特征,如同相轴的振幅、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等。从这些地震信息中可以提取非常有用的地层岩性信息,借以确立地震层序并进行地震相的分析。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预

3、测生储油相带的分布,寻找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除此之外,借助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极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井、测井资料,提取岩性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储层厚度,性质,速度,密度,孔隙度等进行地震资料的岩性分析及烃类检测。注:地震资料解释的三个阶段:构造解释阶段:由时间、速度获得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落实构造圈闭。(任务:波的对比,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构造图的绘制)① 波的对比:是指运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分析研究和识别出时间剖面上来自地下各反射界面上的反射波,并且在一条或多条剖面上识别出来自地下同一界面反射波的工作。② 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就是依据位于测线或测线附近的钻井、录井

4、所取得的地质和测井资料,结合地震剖面上各种反射层的特征(如时间深度、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等)推断各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分析地震资料上所反映的各种地质和构造现象,如断层,地层尖灭,不整合,古潜山等;完成二维或三维空间的构造解释,地震地层学(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岩性学的解释以及各种可能含油气圈闭的解释。③ 绘制构造图:主要依据工区内分布的纵横测线所得到的地震剖面,作出反映地下某一套地层起伏变化的完整图件—地震构造图或作出反映地下某个局部构造的形态图或其他平面图,最后根据石油地质方面的资料,推断构造圈闭的含油气可能性,为钻探提供井位。解释三步骤:1、连井解释:钻井分层与地震反射层位的

5、对比连接,了解地震反射层所相当的地质层位以及各地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地震、测井资料解释,用以获得较准确的平均速度和大套地层的层速度资料;合成地震记录,提高分层的准确性。2、剖面解释:基干测线对比,区域测线对比,复杂剖面解释3、平面解释:任务:了解有利地区的地下构造特征和地层分布情况主要工作:各种地质异常(断层组合,尖灭线,岩性变化等)的平面连接及等值线的勾绘主要成果:各种地质、沉积现象的平面分布图(包括主要目的层位的断层组合,构造纲要,尖灭线范围,岩性变化带等);各层位t0等值线图;各层位深度构造图;各层位的地层等厚图等。地层岩性解释(地震地层学、地震岩性学):由反射特征、接触关系等解释

6、地震层序、沉积相、沉积环境,分析“四史”,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开发地震: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监测。1.地震剖面的特点:2.剖面对比及实际对比的方法:剖面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振幅显著增强;波形相似;同相性;时差变化规律注:实际的地质效应:地震记录上的反射波就不可能与钻井分层界面严格对应;所以,一般用某套地震上的反射层相当于某套地层或岩性来表示。如果某组(段)地层或岩性横向上在一定地段或地区相对稳定,则来自该组若干个界面上的地震子波间相互叠加结果(振幅、时间等)表现在地震记录上也应该

7、是相对稳定的。我国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的特点符合地震记录上干涉叠加的特点。实际对比方法:① 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做到心中有数。② 从主测线开始对比。③ 重点对比标准层。④ 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多相位对比)⑤ 波组和波系对比。⑥ 研究特殊波。⑦ 剖面间的对比、闭合及沿测线闭合圈对比。⑧ 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7.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其地质意义:具有较强振幅和较稳定波形的反射波/组称为标准层或特征层,这些标准层往往在工区内皆可追踪对比。地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