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

ID:28367709

大小:77.8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_第1页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_第2页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_第3页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_第4页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澧的印学理论与东塾印派(下)东塾印派的形成兰甫任学海堂学长达二十七年之久,并主讲于菊坡精舍,桃李遍布岭南大地。他引导学子从事“经史理文”等切实学问的研究,善于“引导人们从乾嘉年间埋头考据的狭窄天地破墙而出,又极力纠正学术界中汉学宋学的门户纷争,使之各展所长而避其所短,大力提倡考据训诂为手段以达到阐明义理的冃的”,(丁宝兰:《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179、18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为广东培养了众多金石学人才,形成了“东塾学派由经学而小学,由史学而金石,由金石而至书法、篆刻,使这些金石学子在研究“经史理文”的同时,还对篆刻艺术产

2、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些人日后成为岭南印学的中坚力量。兰甫作为当时广东学术界的核心人物,享有崇高威望,所以他的篆刻审美思想对广东印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印学理论逐渐演化为一种潮流,受兰甫印学观影响的金右学者及印人有徐潮、陈璞、朱越生、孟鸿光、何昆玉、谢耀、宋泽元、梁垣光、何琰玉、梁于渭、江逢辰、李阳、何瑛、苏展骥等。徐澈、陈璞、孟鸿光与兰甫皆为著名的金石学家,他们关系融洽,经常在起诗酒唱酬,共研经史小学及印学,对兰甫印学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徐懑(1810-1879),字子远,号灵洲山人、番禺人。少好诗文,平生致力于小学,著有《说文

3、部首考》、《象形文释》等。子远避兵乱于横溪村时,曾与兰甫为邻,两人常诗酒唱酬,共研金石、书画印学。兰甫曾赋诗称:“徐君讲小学,神游皇颉初。因物画其形,文字勘权舆。谐声日孳乳,惟此握其枢。而君抉奥窒,探骊真得珠。”(汪兆铺辑:《陈东塾先牛遗诗》)诗中对子远在小学的造诣称许有加。子远刻印受兰甫影响,所作师法汉人,古穆典雅。陈璞(1820-1887)是广东朴学运动的主力,又是东塾学派的中坚。字子瑜,号古樵,番禺人。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后延为学海堂学长。为文清雅,能诗,善书画,分纂《番禺县志》,著有《尺冈草堂诗》、有《缪篆分韵补正》等。

4、古樵精金石考证之学,与兰甫友善。兰甫与古樵为学海堂学长时,为使学子便于金石碑刻的研究,他们将一些历代的名碑重刻于石,置于学海堂壁问,兰甫手摹I口拓,古樵亲主碑铭翻刻,创获颇多。学海堂新修落成时,古樵绘图,兰甫题诗以贺。他们感情深厚,并常在一起研讨印学,所以在篆刻创作上所见一致。古樵治印宗汉人元人法。马国权云:“余尝见古樵旧藏《看篆楼鉴藏古铜印》数册,手自释文批校,并于其内附有手拟印稿若干款,均追摹汉法,甚得神妙/《广东文物》载其自刻朱文名印“陈璞”及“学海堂”印,浑穆朴拙,古意盎然,饶有汉人神韵。所刻“尺冈归樵”,文字以圆取势,运刀如笔

5、,富于笔意,乃小篆韵致。孟鸿光是兰甫的金石知交。字蒲生,番禺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少时即以博闻强记惊其侪辈,侯康、陈澧皆携重之。工诗文、能篆隶、精小学及金石文字学,尤工篆刻。蒲生与兰甫年龄相仿,兰甫曾馆于张维屏家,张家与蒲生所居处不远,故兰甫常常造访,与蒲生往来甚密,彼此切磋印艺,研讨金石,相互推重。蒲生篆刻初法浙派,线条不露圭角,沉稳浑朴,实兰甫Z诫也。由于常与兰甫一起研究印学,蒲生后来治印取径汉印及元人朱文法,其朱文印线条畅逸道劲,颇见笔情墨趣。白文印深得汉人韵味,用刀干净利落,有刚健沉厚之韵。兰甫对蒲生之印极为赏识,并云

6、:“蒲生深于篆隶、金右之学,其所论,往往造微/并有“绿剑山人善妙词,即论摹印亦吾师”句称之。(陈澧:《和韶台谢孟蒲生刻印并简蒲生八首》,汪兆铺辑:《陈东塾先生遗诗》)兰甫屮年以后,因冃力关系甚少刻印,所篆印稿,多为蒲牛所刻,蒲牛能传其神。“蒲牛每刻印得意,辄S:'令兰甫见之,当识此耳。'”(陈澧:《乐石斋印谱?序》,《冼玉清文集》86、87页,屮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蒲生殁后,兰甫又云:“自蒲生死后,无复能刻印者矣,若孔夫子之恸颜回者焉。”蒲生辑冇《梅雪轩印谱》传世,兰甫尝作诗推许曰:“梅雪开编挹古香,芝泥红艳灿成行,山人可是无官职

7、,看収累累石一囊。”何昆玉、谢耀、宋泽元、梁垣光、何暖玉、梁于渭、江逢辰、李阳、何瑛、苏展骥等,或为兰甫的亲传弟子、或私淑兰甫、或推崇兰甫印学观,对东塾印派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何昆玉(1828-1899)是兰甫的嫡传弟子。字昆玉,高耍(今肇庆)人。工金石、鉴别、碑碣摹刻之学,尤精于篆刻。昆玉自鬆龄入塾,即喜刻印。十三岁起从潘董坪、林甫南、余曼庵、孟蒲生习金石篆刻。二十岁得名儒陈兰甫所赏识,乃授其说文偏旁、篆隶源流之学。教诲他要提高印艺水平就必须“未学刻,先学写,勿用俗体,不入奴书,用刀如用笔,能篆能隶能刻,斯为印学。”

8、还劝其治印宗汉法和元人法。昆玉自始即循是以求,精研印学,并“得古钟鼎彝器款识二千余种,晨夕观览,开拓心胸。欲选其佳者摹刻成书。”(何昆玉:《斥石斋印谱?自序》,《冼玉清文集》8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