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

ID:28362232

大小:8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_第1页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_第2页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_第3页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齿”字看先人的健康状况(首发)陈凤(安徽大学中文系)甲骨卜辞中习见“齿”,现把《甲骨文合集》【1】(以下简称“合”)中有关“齿”的卜辞揭示如下:(1)甲辰卜,亘贞,疾齿隹□。(合591)(2)乙丑卜,争贞,有疾齿,父乙隹有闻,在洮。(合13651)(3)疾齿,隹有害。疾齿,不隹有害。(合13647)(4)甲子卜,贞,王疾齿,隹□。(合10349)(5)贞,有疾齿隹害。(合13645)(6)……梦隹有齿。(合17457)(7)王梦隹齿。(合11006)(8)贞其有来齿。(合419)(9)王占曰,吉,亡来齿。(合17301)(10)癸未卜,争贞。旬亡。王占曰,有祟。三日乙酉夕血,丙戍允

2、有来齿。(合17299)(11)……商,甲□允有来齿自商。(合17300正)(12)贞商其以齿。(合17302)(13)贞勿曰戈以齿王。曰戈以齿王。(合17308)(14)……降齿,十三月。(合17298)(15)……黍,帚……有降齿。(合17297)(16)戊寅卜,贞,取牛不齿。(合8803)甲骨文的“齿”有等形,字形不固定。晚周玺文多在“齿”上加注声符“止”。《说文解字》“齿,口齿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2】可见“齿”由象形字演变为形声字。下面我们来分析“齿”字的用法:甲骨文的“齿”字有五种用法:一,用为本义,如卜辞中习见的“疾齿”(1-5),指牙齿有齿患。甲骨文中有个字,从齿

3、从虫,象齿有蛀虫。即《说文解字》中的“龋”字。二,特指象牙。如卜辞中的“以齿”(12、13.“以”,用为贡献之意),意思就是把获得的象牙贡献给王。三,借指牛马的年龄,如在上列举的例(16),就是指牛的年龄。四,指侵犯,“来齿”(8-11)即是外来的侵犯。五,指灾难,如“降齿”、“齿”(6、7、14、15)。甲骨卜辞的贞“齿”,就是贞询有无事故或祸祟。“降齿”,就是降祸。卜辞中的“齿”用为灾难之意十分的常见,也是齿最广泛的用法。金文中习见这样的文字,可以释为“木见齿册”(《殷周金文集成》17.1095215.9792)此“齿”即是一种族徽文字,代表一个氏族。另外在中山王方壶中有“齿”何琳

4、仪先生认为“读‘齿长’见于《管子·八观》‘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3】战国的玺印中也有“齿”,这里的“齿”用作地名和人名,如“□齿信玺”《故宫博物馆臧印》“畀毋齿”《尊古齋印存》“西方齿”《十锺山房印举》另外在上海臧战国楚简中有个字作(《缁衣》19),整理者认为是“齿”的异体。徐在国、黄德宽先生认为此字从目从止,在简文中读为“志”。【4】以上是出土文献中“齿”的用法,再看下传世文献中“齿”的用法:一,用为本义,指牙齿,如“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二,指牛马的年龄。如“齿路马

5、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三,指并列、此列,如“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四,指录用、收纳,“终身不齿。”(《礼记·王制》)。郑玄注:“犹录也。”五,觸刃。“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汉书·枚乘传》)颜师古注:“齿,谓当之也。”由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更迭“齿”的用法在不断的变化,除了用为本义“门牙”和“牛马的年龄”这两个义项没有变外,“齿”的其他的义项,有的在消失,有的在新起。从“齿”的义项这种消失与新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发现一个

6、问题。在众多甲骨卜辞中“齿”预示灾难和战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齿”表示灾难的这个常见的义项消失了,无论是在出土文献还是在传世文献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在武丁时期人们所吃的食物大多是只经过一次加工的坚硬谷类,这些食物对古人的牙齿的伤害很大,同时古人没有很科学的牙齿保护的方法,所以在很多的卜辞中出现了“疾齿”的占卜。占卜牙齿的问题成为先人生活中一件重大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齿对古人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古人的牙齿又不健康,因而“齿”就引申指灾难和祸祟。随着人们生活的条件的改善和对世间万物认识的提高,先人开始用较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的牙齿。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

7、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这里的“盥洗”也可能包括漱口在内。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可见武丁时期的“疾齿”的问题解决了,因而“齿”的灾难的义项也就消失了,同时也就有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义项产生了。注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