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

ID:28361863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_第1页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_第2页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_第3页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_第4页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一论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摘要:马克思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命题一主客关系问题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践活动为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与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源头的康德的实践哲学在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及实践的目的等四个方而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其区别之处正是马克思实践观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之处。关键词:实践;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概念在康德与马克思各自的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康德以实践理性解决其在认识论领域遇到的纯粹理性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困境,从而在道德领域为实践理性留下地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其诞生的

2、基础和条件,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从而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把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统一起来。本文试图从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以及实践的目的四个方而透视康德与马克思实践观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1实践主体:人的理性与现实的人马克思与与康德在实践观上的第一个重大分歧体现在实践的主体上:康德的实践主体是人的理性,马克思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康德的实践哲学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首先,康德突出了实践的主体性原则。他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即从客体论思维方式到主体论思维方式的重

3、要转变,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地位。其次,康德实践哲学的主体指的是人的理性。康德把哲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的,叫做自然哲学,和实践的,叫做道德哲学(因为理性按照自由概念对实践的立法是这样命名的)”。}t}与此相对应,康德区分了理性的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思辨理性”,它关涉到自然必然性,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知性;另一种是“实践理性”,它关涉到自由,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善良意志。从而,人的实践活动分为两种类型,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康德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把后一种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康德认为这两种活动对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的作用在于提供现象界的理论知识,而后者

4、才会依据道德律对人的行为提供积极的指导。从整体思路上说,他是在精神范围内讨论实践概念,从而把实践归结为一种意志的活动,而不是现实的人的生动具体的现实活动。康德的“道德”是先验的道德,康德的“自由”是以先验的道德法则为基础的自由,康德的“实践”是道德的实践,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由此可见,康德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突出了实践的主体,但其“人的理性”的主体是虚幻空洞的抽象概念。真正把实践的主体从理性王国拉回到现实世界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完整的意义上解决了实践的主体问题,即“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整个新世界观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虽没有对实践下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但作为“包

5、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阐发实践概念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每一条论断都具有基本的判据价值。《提纲》开篇即提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而,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马克思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能动的主体的缺失,又批判了康德式的唯心主义实践主体的僧越和虚假,从而把实践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的活动”,既提出

6、了实践的主体又给主体以一定的限制,“即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将其表述为:“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3因而,它既不是纯粹的“意识主体”—康德的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也不是作为单纯的生物个体的存在—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它在本体论上突破了纯粹意识之内在性的新境域,把人从本源上看作是在世界中存在的。“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不是意识在其内部的自我活动,而是创造和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活动,因而它是人的感性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在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基础上确立了实践的主体一“现实

7、的人”,超越了西方哲学的传统,创立了新世界观。而康德始终在理性王国里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的问题,并用实践理性解决纯粹理性的困境,始终在纯粹经验哲学的范围内打转。2实践客体:道德律令与感性世界康德在确立了人的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后,提出了实践哲学的对象一心中的道德律令。而马克思在确立的“现实的人”这一实践主体必定合乎理性的引出其实践哲学的客体“现实的感性世界”。康德道德实践哲学中有两条根本原则—意志自由与道德律令。意志自由是实践理性的自由,强调实践的主体的自由,而道德法则则是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