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

ID:28359946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_第1页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_第2页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_第3页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_第4页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迁:从内地居民逃港潮到港人北上定居潮摘自《文史精华》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由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左”的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事件。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逃出14.68万多人。为了遏制逃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逃港”似乎成了永远

2、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逃港”事件越来越少,而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一自1954年后,严重的“逃港”事件有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962年。进入60年代以后,“大跃进”的恶果全面迸发。当时,珠三角一带的老百姓粮食短缺,纷纷致信香港亲友求助。然而,国内政府出于政治考虑,一度下令禁止邮包入境。人们没有饭吃,自然就寻思着往外跑,从某种意义上讲,偷渡完全是形势逼出来的。其时逢中英对立的“冷战”时期,香港经济起飞又缺乏大量劳力。因此港英当

3、局从1961年3月开始实施了新身份证申请政策(俗称“抵垒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实际上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化。这个政策对于非法入境者来说无疑就是“大赦令”,助长了逃港风潮愈演愈烈。1962年初,农历新年刚过,成群结队的内地居民开始非法越过陆路边境,进入香港。这些试图闯关的人,主要来自广东境内的广州、惠阳、东莞、南海、台山等地,也有从外省闻风跟来的,籍贯遍及12个省区。“逃港”的高潮发生在那年的5月份,因此,当时的香港媒体有“五月大逃亡”之说。据记载,单是在

4、5月16日那天,便有5000多人,由新界边界剪破铁丝网拥入香港。5月下旬,边境线重新封锁,大规模闯关是不行了,但偷渡活动并没有停止,而作为话题更是长盛不衰。广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谈偷渡,谁个成功了,那个失败了;该怎么准备,如何行事;有何经验、教训等等,总之,可谈的东西甚多,而且是半公开地谈,无所顾忌地谈。当时在广东偷渡,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按路线,则有东线、西线之别。从陆上偷渡要到达边界,翻越铁丝网,闯过禁区,而这一地带正是双方防卫的重点。内地这边有边防部队日夜巡逻,还有令人恐惧的警犬。香港那边沿铁

5、丝网有公路,每隔一段距离有探照灯,不断扫视,后来铁丝网更装上先进的感应装置,一触网就会被发现。总之陆路偷渡艰难又危险,只有年轻人才有此勇气。泅渡,就是从海上游过去,这要水性好。虽说偷渡者一般都带有汽车轮胎,但大海中游泳危险很大,溺水身亡的事时有发生,于是有人就发明了在珠江里练兵。据老人们回忆,在那个时代的广州,群众常常自发去珠江中练习游泳,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后“逃港”中用得上。不少孩童从小便被家人灌输“好好练身体,日后去香港”之类的思想。陆上越“网”,海上破浪,毕竟是年轻人所为,中老年人、儿童妇女只有坐船之法了

6、。坐船,相对而言较安全,但带有集团性质,出了事问题较严重,而且要付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为“逃港”也只有在所不惜了。当时对偷渡者打击制裁异常严厉。凡不经合法手续前往香港者,官方都视为“叛国投敌罪”,抓到就处以重刑;成功偷渡,其家属则会受到牵连,即使离婚划清界限,本人和子女的政治前途也是一片漆黑。然而逃港成功者在安定之后,给内地亲戚寄来的花花绿绿的港钞,回乡探亲带回的大大小小的礼品,却让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内地民众羡慕不已,更勾起了他们铤而走险的欲望,于是,偷渡之风屡禁不止。大量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拥向边境地区,冒着生命危

7、险,偷越边界线前往香港。在深圳,还曾经出现偷渡人员殴打当地民兵、公安干警和边防部队战士,强冲边境等恶性案件。到了文革期间,“逃港”之风有增无减。一些饱受迫害的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也加入到偷渡行列。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因饱受凌辱,铤而走险乘船逃离内地,偷渡到香港,然后秘密转道赴美国。1967年1月19日全港报纸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不久一场以广州知青为主体、长达10年的逃港浪潮拉开了序幕。这些被发配到穷乡僻野的知识青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极度贫困,他们不堪忍受重体力劳动与离乡背井的苦楚,便不顾一切地扑

8、向香港。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多数被逮住或者被港方发现遣返,押送到各地的收容所,劳教几个月再通知单位或家属领人。收容劳教的人实在太多了,广州市沙河收容所每天出入就有上百人,全是些20岁上下“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知青,其中还有偷渡七八次的惯犯。当局拿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关上几天,剃个光头放人。二第二次严重的“逃港”时间发生在文革刚刚结束的1976年至1980年,前后有4年时间。20世纪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