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49538
大小:1.1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9
《教师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亚芬:大学本科学历,历史学科教学教育硕士,高中历史教师,中教高级,乌海市优秀教师。从教十六年,多次担任高三尖子生拔高辅导工作,并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自己的见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1、高考分析:2011年24题、40题;2012年24、28、29题;2013年全国一卷24、41题,全国二卷25、41题;2014年全国一卷24题,全国二卷24、25、27题。结论:历年高考重要考点,属于高频考点,考查方式重史料、重书本、重细节。2、划分以下小专题内容以加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
2、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律小结。3、基本方法:以题带知识点,加强对材料和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做题技巧。(一)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1、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示意图内容信息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隋唐建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C。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3、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谏官产生权的转移,由此可以深刻感受到相权和皇权此消彼长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也凸显了在封建社会君主权力不断强化、宰相权力不断削弱的总趋势。【答案】 D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本题涉及到了西汉“郡国并行制”、孝文帝改
4、革时的“三长制”、明代宰相制度废除等几个历史概念的透彻理解。【规范解答】 C4、..(2014·山东临沂期中考试)《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B【解析】据关键的信息是“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意思是说:官员只是充数而
5、已,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正确。而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已经有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故D项不正确。5、(2014·广东六市六校联合体第一次联考)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答案】B【解析】材料大意:汉代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的权力不如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
6、的权力大,.---而尚书不及中书的权力大。主要的是文官(与皇帝的关系)不如宦官那么亲密。可见,当时皇帝通过重用身边的文职人员和宦官来加强皇权。故B正确。A项错误,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C项不准确,材料只论及三公权力小,皇帝身身的文官和宦官权力大,并无用外朝来牵制内朝的信息。D项错误,东汉时有尚书台,隋朝中央机构才出现三省。6.(2014·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中国古代,“吏”是贵族或大官随员或职员的通称,秦汉以后,多指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但“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
7、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相权不断膨胀【答案】B【解析】从材料“‘吏’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可以看出吏利用职务为自己谋方便,说明官僚政治的弊端,B项正确;封建社会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A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C、D两项不正确。7..(2014·湖北荆州一模)《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
8、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更好文词”、“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可知直接目的应该为C项;A中的“打击豪强”、B中的“防止重臣专权”、D中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