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43525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作者:魏立颖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来源日期:2009-6-19本站发布时间:2009-11-190:02:23阅读量:417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国家管制范围缩小和社会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针对这样一个变化,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模式用来解释和指导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主要有新权威主义说、市民社会说、法团主义说和分类管理说等,这些理论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比较和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2、解当前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 自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与之相伴的政治社会结构的变迁,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过去国家统筹一切的“强国家—弱社会”的状态,社会力量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断得到提升,逐步向“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所以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也就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20世纪末期以来,学术界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分析模式。对这些解释模式进行梳理与总结,
3、有利于我们对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对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获得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和自主权力,所以国家必须通过市场化改革,放松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控制。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实现从“全能型国家”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战略转变,改革的各项措施都促进了社会力量的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即由高度一体化向良性分化转变。一方面国家放松管制,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控制范围缩小,明显地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在这些领域,党和政府的直接控
4、制和干预已经越来越少,自主性在明显增强;二是在仍然保持控制的领域中,控制的力度在减弱,控制的方式在变化;三是控制手段的规范化在加强。由于法制建设的加强以及政府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原先任意的控制开始向一种较有规则的控制转变。另一方面,社会获得了较大的权力,突出地表现在:其一,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因而个人对国家的依附性明显降低;其二,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其三,民间社会组织化程度增强[1](P259-262)。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引起我国学者的极大关注,并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我国学者在引入西方观点和自我研究的基
5、础上提出了几大理论模式对我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进行解释和指导。这些理论模式主要有新权威主义说、市民社会说、法团主义说和分类控制说。.--- 一、新权威主义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学者的极大关注。新权威主义作为对这些变化的反思,一度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新权威主义理论模式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他认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新权威主义理论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为政治和经济相分离。就具体内容而言,这种理论主张以强有力的政党和权威维护稳定的政治秩序,推动国内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经济发
6、展的绩效来获得政治合法性,在市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后再发展民主,从而实现政治经济的全面转型[2](P44-46)。 坚持这种学说的中国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来支持,比如说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等。所以,有的学者指出:“改革应遵循‘政治和经济分离’这一综合性方针,使社会生活二重化。”[3](P“2)在市场化的前提下,每个个人的权力都不可能达到独裁的程度,地方的分权也难以造成地方的割据。这就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因此,在市场化之初,实行普选制,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成为各种抗拒市场的传统力量分割权力的‘狂欢聚会’,而只有新权威主义才有可能从经济生活中拉出政治干预的有形之手,推进市场化的进程”[3]
7、(P28)。当然针对新权威主义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中央党校杨春贵教授就新权威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他指出新权威主义背离了中国的国情,与民主的思想是矛盾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罗梦罡也指出了新权威主义无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必将将中国引向倒退的道路[4](P12-13)。针对新权威主义在当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战。虽然由于新权威主义自上而下的视角大大削弱了它的解释力度,被很多的学者所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