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34941
大小:402.0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9
《蔬果种植和特种养殖及绿色生态农庄项目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蔬果种植和特种养殖及绿色生态农庄项目建议书(草案)建设单位:****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编制日期:2011年7月1日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3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设计方案…………………………5第四章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与生产技术方案……………6第五章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第六章效益分析……………………………………‥……18第七章结论与建议……………………………‥……………21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蔬果种植和特种养殖及绿色生态农庄二、建设单位:******三、建设地
2、点:******四、建设规划:以休闲、自然、原生态为主题,建设一个集特种野猪、高密度仿野生河鱼、白鹜鸭等繁殖驯化推广,果蔬、园林种植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五、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年可出栏特种野猪3千头(仔猪5千头),高密度流水河鱼20万公斤,白鹜鸭2万只,蔬果300吨。六、总投资与资金筹措:总投资850万元,自筹750万元,约占总投资额的88.24%,融资100万元,约占总投资额的11.76%。七、建设期限及进度:本项目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建设期约3年:第一阶段:高密度河鱼养殖建设,投资100万元,自筹,建设期6个月,从2011年1月起至2011年6月;第二阶段:蔬果种
3、植和白鹜鸭养殖建设,投资100万元,自筹,建设期为6个月,从2011年7月起至2011年12月;第三阶段:特种野猪养殖建设,投资200万元,自筹,建设期为12个月,从2012年1月起至2012年12月;第四阶段:生态农庄建设,投资450万元,自筹350万元,银行融资100万元,建设期为12个月,从2013年1月起至2013年12月。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中国是肉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以肉类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有必要进行瘦肉率高、肉质好、效益高的新型肉类品种生产及饲养。如何充分发挥我国肉类食品
4、资源优势,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项目引进的特种绿色野猪、白鹜鸭等品种的养殖,增添了瘦肉型优质食品的配套系,对促进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肉类食品的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除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外,缺乏龙头企业的牵引和驱动也是一重要原因,根据镇远县养殖业的现况,我们将采取兴建养殖基地,通过资金、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的资源优势,采取“龙头(公司回收统一销售)+龙身(基地扩繁育苗和示范养殖)+龙尾(养殖户育肥)”的订单农业模式,实行“五统一共享”机制,统一品牌品种,统一标准饲养,统一防疫规程,统一科技服务,统一回收育肥,共亨一个品牌营销网络。二、项目建设的依据1、
5、国家和贵州省农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⑶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⑸镇远县关于投资优惠政策文件。三、项目建设条件1、项目选址本项目地址拟建于**县东部**镇的**村,距县城约30公里,地处东经***′至***°**′,北纬**°**′至**°**′之间,紧邻***省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距***、**
6、*、***等县城不到1.5小时车程,交通非常便利。2、建设条件及资源本项目无拆迁工作,无污染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资源、法律法规要求,项目区域气候条件适宜,水质较好,经地质专家检测,水温8℃,浑浊度为2度,ph值为7.2,总硬度达241.7mg/l,水质所含砷、铝<0.01mg/l。全年平均气温17℃,平均降雨量1066mm,无霜期310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3、其它条件分析本项目位于***水库旁,水资源非常丰富,采用河水自然落差,设渠筑坝修建鱼池,非常适合高密度流水河鱼及白鹜鸭的养殖。土壤以黑黄地为主,土壤略呈酸性,非常适合大棚蔬果种植。区域内杉树、松树、竹林等植被茂
7、盛,非常适宜特种野猪的养殖。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设计方案一、建设规模拟建设成为***乃至***省内特种养殖行业的龙头性企业,年产特种商品野猪3000头,仔猪5000头,鲜活鱼20万公斤,白鹜鸭2万只,果、蔬300吨,野鸡、绿壳蛋鸡、野兔等其他特种动物近1万只。二、产品设计方案拟建立“种、养、娱”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应用沼气、EM生物菌、生态循环等技术,使单一的种养场发展为种、养、娱相结合的大型生态农庄,实现了特种养殖高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种养行业摸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有机结合的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