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27855
大小:85.0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9
《水灰比水泥计算公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灰比=水/水泥水胶比=水/胶凝材料假设你现在的情况是:砂浆等级M7.5,稠度70-100mm。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砂,堆积密度为1450kg/m3,含水率为2%;石灰膏稠度为120mm。解:(1)计算试配强度:f=7.5+0.645×1.88=8.7(Mрa)(2)计算水泥用量:Qc=1000(f+15.09)÷3.03C=1000(8.7+15.09)÷3.03÷42.5=185(kg/m3)(上面的C为水泥强度)(3)计算石灰膏用量:Qd=Qa-Qc=300-185=115(kg/m3)(Qa为固定值在300-350之间随意取)(4)根据砂的堆积密度和含水率,计算用砂
2、量:Qs=1450×(1+0.02)=1479(kg/m3)(5)用水量:根据水泥浆强度等级确定,M2.5~M5用水200~230;M7.5~M10用水230~280;M15用水280~340;M20用水340~400。我假设的条件是水泥浆强度为M7.5,所以用水宜选为300kg/m3(6)各材料用量比:水泥:石灰膏:砂:水=185:115:1479:300=1:0.62:7.99:1.62呵呵,现在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183m3×185kg/m3=33855kg就得到水泥用量了[ 标签:水灰比,计算公式 ]好评率:100%水泥强度42.5级,砂率37%,水泥富余系数1.1,混凝土强度标
3、准差4.5用水量为190Kg/m3;标准差σ取4.5MPa,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混凝土强度C35,据题意已知条件计算C3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1、水灰比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35+1.645*标准差4.5=42.4回归系数;ab根据石子品种查表得碎石a=0.46,b=0.07水泥实际强度=42.5*1.1=46.75W/C=0.46*46.75/(42.4+0.46*0.07*46.75)=0.49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190/0.49=388kg/m3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388kg/m
4、3大于规定符合3、选用砂率=37%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90kg/m3,水泥用量=388kg/m3,砂率=37%,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388+G+S+190=2400S/(G+S)=0.37G+S=2400-388-190=1822kg/m3S=(G+S)*0.37=1822*0.37=674kg/m3G=(G+S)-S=1822-674=1148kg/m3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388kg水190kg砂674kg碎石1148kg5、根据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调整施工配合比;水泥388k
5、g水162kg砂695kg碎石1155kg配合比;1:1.79:2.98:0.418楼上回答的有遗漏,掺量指的是土重的百分比,这是软基处理的专业术语。水泥用量=体积×掺量×土重(查地质报告)水灰比指的是水为0.45,灰为1;水灰比过小是不便于浆液制作和施工,且水泥浆液搅拌时间长。这样的浆液施工出的质量绝对OK(搅拌均匀,提速不能过快),一般的施工队伍是做不到的。你所给出的条件不太清晰。我的理解是:水泥搅拌桩的体积为0.25*0.25*3.14*7=1.37375立方米;水泥掺加量为体积的12%。则水泥体积:0.15*1.37375=0.2060625立方米;则水泥总用量:3000*0.206
6、0625=618.1875kg;每米水泥用量为:618.1875/7=88.3125kg/米;因W/C=0.45所以W=88.3125*0.45=39.740625kg/米;因此:水泥多水少。以上不知能否对你有所帮助。水用量=水泥用量×水灰比文-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7、(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2)同本义[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