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

ID:28323398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_第1页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_第2页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_第3页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向未来学校的探索为了迎接和应对FI益出现的教育新变化,基础教育领域一批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校长已经开始或止在进行前瞻性、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希望通过实践来找到学校发展的未来Z路,让教育迸发出更大的价值与活力。未来承载着我们对教育的改革和期待。今天和未来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未來学校的新元素一定来自今天学校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与动力:学校变革的现实背景教育是开启未来大门的重要钥匙。今天,学校教育亟须进行一场结构性变革,以与社会发展和技术浪潮带来的巨大变化相适应。面对未来的前提是面对现实,现实为未来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动力。1•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取向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党的十八

2、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价值取向,要求把人放在教育的中心。教育不再以分数为导向,而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的合格公民为己任。立德树人为教育的发展厘清了困惑,指明了方向。1•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进展怎样培养人?近期,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应该是从“教”到“学”的转变。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

3、系列重大举措正是推动从“教”到“学”的全面、根本性的转变。诸如高考制度的改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管办评分离等,表明教育工作的重要方血开始重心下移,有利于激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2•技术浪潮的推动互联网推动社会的变化无处不在,也在不断冲击和挑战教育,学校正在承受着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与压力。随着云平台、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MOOCs、翻转课堂等的出现,技术发展正在变革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此情况下,我们既要关注传统的正式学习,也要多关注或聚焦学生的各种非正式学习。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学习大数据分析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深层变革,推动和促进教

4、育流程再造,包括课程模式、组织管理、教师角色等方血。变革与重构:学校呈现的新特点虽然未来学校不是一种明确、获得共识的概念,但从今天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新的特点。1•跨界融合组织、资源边界的消失,让跨界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和特点。课程的融合,技术与学习的融合,空间的融合……边界正在消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成为时代的趋势和特点,教育边界开始被打破,意味着更多的融合、更大的发展。跨界让学校发生深刻的改变,课堂的改变、课程的改变、管理的改变随之而来。比如,将历史、地理、语言和经济等跨界科目整合到一起的“跨学科的专题式教学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和采用。2.关注个体教育止在从学

5、生适应教育到教育适应学生的转变。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说,教育耍有意义,就必须使每个人按照他自己的本性得到发展。基础教育应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类型。我们只想把一个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不关注他们实际上可能成为什么样子。尊重、体现个性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衡量教育是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要看它能不能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3.不确定性当传统教育强调的标准、规范、统一的模式下的确定性,被丰富的个性、选择、可能性所取代时,“迎战不确定性”止成为教育的头等挑战。瞬息万变的技术浪潮,让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特点。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打破确定性的温床,学校应始终保持鲜活的牛

6、命力,在观念和行动上主动接纳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探索与尝试:激发新的力量虽然学校在过去几十年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未来学校是我们对教育发展的期待,设计与创造未来学校的探索一直在进行。我们欣喜地发现,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为代表的一批学校正在进行口我发展的突破和超越。他们通过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及教学方式的探索,释放了课程、教师、组织以及环境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些诸如学院制、全课程、翻转课堂、走班制以及教育技术的深度应用等探索,呈现出鲜明个性和特点,体现出学校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考。这些学校基于对教育的责任、情怀以及深刻理解,推动学校迈出

7、变革的步伐。他们正用实践,来从容迎接正在到来的挑战。阿瑟?L・科斯塔在《创造未来》一书中指出,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现在创造未来。(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责任编辑:孙建辉sunjh@zgjszz.c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