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

ID:28307450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_第1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_第2页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宋伶例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657000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的灵魂,可以说所有创新都建立在创新思维基础之上。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学生只要不墨守成规,能別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一些符合事实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思维的表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树立自信,与权威并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用一种固定的习惯思路考虑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这种习惯思维在心理上叫做思维定式。思维定式会使人们局限于习惯思维的强大阻力,学生在学习中也经常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而

2、妨碍了自己思维的发展。他们往往坚信书中科学家的做法是唯一的、最佳的方法,对科学实验总以为高深莫测,遥不可及,不敢越雷池一步。针对这种情况,再结合生物史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教师要带领学牛.也走一走科学家的足迹,使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不再变得神秘。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中,研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到底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这一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根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前人曾研究的问题。在引入示踪法原理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经过学生间的激励讨论思路逐渐清晰,当他们总结出的方案基木上与书上

3、的实验方案相比较,他们便会体会到自由创新的成就感,教师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比科学家的思维差,增强学生创新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牛.创新思维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注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创新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由因到果的思维方式上,还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记得2005年高考生物卷奋这样一道题:小麦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在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

4、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考后,根据有关人员对试题的得分情况分析,该题得分率很低。原因是什么呢?经调查分析原因就是学生思维受到定式的束缚。以往都是给定亲本的育种,即思维方式为:亲本(已知)一一子代(0标)。而此题中没有给定亲本,思维方式为:子代(目标)一一亲本。亲本由学生自己确定,这就无疑给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设置了障碍,导致失分增加。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此题便可迎刃而解。三、注重培养发散思维能

5、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多数量全方位衍射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方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方向、单一性思维的缺点,能更人限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能不断地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题0,以革新内容为核心提出一系列与这一核心内容有关的问题,将一些零散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例如,以“抗体”为核心提出如下问题: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抗体分子中氨与合成和分泌的细胞有哪些?抗体分子中氨基酸数B、肽键数目和合成抗体的基因中、信使RNA中碱基

6、数的关系及计算?抗体是如何分布的?抗体在免疫中如何起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联想,既可使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四、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0的。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知识的作用,只冇在用中才能发挥思维的潜能,才会冇更好的创新。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所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了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测定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去探宄家乡的土地的营养状况,缺乏哪些矿质元素?应施哪些肥料?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

7、思考,设计方案,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生长素的作用后,我让学生做受粉与未受粉西红柿的发育对比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同吋培养和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同吋促进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冇所突破,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