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

ID:28300750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_第1页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_第2页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_第3页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大众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冷”思考张宏超(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牛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摘要:今天的大众传媒可谓无孔不入,在近年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媒体着实显得兴致勃勃。然而,纵观近年与媒体热情高涨的关注相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却并不像媒体那样热情似火。破坏、忽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常常见诸报端。面对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木文理性的看待,冷静思考传媒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能否做的更多、更好。木文虽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但面对传

2、媒的热情,还是冷静的给出了肯定。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传媒传承与保护一、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达形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即无形文化遗产,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①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此后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

3、文化遗产日”。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按人们的预想选在端午节,而是选在无任何特殊意义六月的第二个周六,这样做旨在使“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二、大众传媒的关注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众人皆知2006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的一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诞牛;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高票当选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许多“久违”的民间习俗回到了我们的牛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关注,全国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4、护热情空前高涨。2008年7月31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之一。可见,传媒的关注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众人皆知。三、媒体“热”牵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她是种有思想有艺术性的产品。相对于传媒的热情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并不见多大好转。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用功利的思维和发展经济的眼光去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对的。非

5、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传媒报道过程中,可能会因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奇”、“怪”的报道预期而按照媒体和公众的喜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盲目地变更,造成不可挽冋的传承变异,其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据《大众日报》2009年9月4日报道:“广饶县石村镇中赵村这个只有490人的小村,保存有21套完整的鼓谱,这在东营市绝无仅有,赵家大鼓已经被列入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家大鼓的传承代表人中年龄最小的杨国清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年龄最犬的是82岁的赵可仕。村主任方永利告诉记者,老人们很想把

6、大鼓传承下去,可是年轻人打一两套鼓谱玩玩还可以,让他们完整地学下来就不现实了,打鼓毕竟不能养家糊口。村集体没有钱,每年投入两三千元都无法保证。方永利期盼着国家能出钱养起来,这样才不会失传。”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仅缺钱,更缺人。后继乏人,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突出难题。四、媒体热度下的“冷思考”(-)理性思索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本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稳定的传承性、日常性,与传承人群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是有选择的,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7、遗产秀山花灯,它包含了从请灯到送灯完整的民俗,但传媒仅呈现花灯歌舞,其本身具备的民俗意义在传媒选择过程中消失了。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秀山花灯从丰富的民俗样式转变为单一的歌舞。这种简单化倾向在传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过程中一再发生,并通过传媒间简单复制不断演化、扭曲,甚至成主流话语渠道中表演语汇的重要组成,完全丧失了其文化蕴含。(-)媒体应务实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单一的传媒样式很难达到理想传播效果。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吋,表现形式要实现文字、图像、视频多

8、种样式的综合,传播手段要实现平面与网络的综合,在传播过程中构建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传媒与大众是传播学经典命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进的当下,在两者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是媒介必须面对的现实任务。五、总结对一个民族而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该民族的性格和精神。哲学家任继愈说:“对一个民族而言,不了解她的文化遗产,就无法继承,也无法发展。完美真实地将祖先留下的杰作传给子孙后代,是华夏儿女的责任/面对中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