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

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

ID:28291065

大小:72.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_第1页
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_第2页
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潘金莲到田小娥: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从潘金莲到田小娥:17U〈〈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关于文学史中潘金莲、田小娥此类具有悲情意义的荡妇形象,不同吋代的不同作家、评论家及读者有着不同的解读。对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作家施耐庵和读者都将其视为“淫妇”,这基本已成定论。而后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欧阳予倩的《潘金莲》、魏明伦的《潘金莲》,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个人物原型进行了改写。相当数量的学者认为施耐庵受封建理学思想的束缚及“女祸论”的旧有观念,在潘金莲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存在绝对的道德优越感,对此类淫妇近乎痛恨和虐杀。而对

2、于《金瓶梅》,许多有见地的批评家认为它是一部以丑为美、反映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优秀作品,而将潘金莲沉沦的个人悲剧归于封建制度下一夫多妻婚姻形式的悲剧,对这位“淫妇”展现了更多的人道关怀。另外两位当代作家的改编,则更多的包含了现代依据,体现了创新与人性的光彩。对于《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一些读者认为其放纵情欲的行为简直堪称现代“潘金莲”。但评论界普遍认为陈忠实遵循了现实主义原则,田小娥是个其有觉醒意识、敢于反叛传统而被扼杀的“复仇女神”。也有少数学者针对陈忠实男权意识道出了塑造田小娥的局限。通过对该课题相关研究动态的掌握,本人发现,当今的人们对潘金莲这个古代著

3、名的“淫妇”都能以辩证的视角恰当看待,反而对田小娥这个现代“荡妇”的评价有失偏颇。对这一空白的缺失较少有人关注到。木人试图通过比较与归纳,审视《白鹿原》男权视角的盲区。二、研宄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水浒传》屮的潘金莲与《白鹿原》屮的田小娥,都为文学史上著名的荡妇,二人对比奋哪些相似之处?2、历代作家和评论者对潘金莲此类荡妇形象的解读是怎样的?各表达了什么样的观念?3、陈忠实在塑造田小娥这个“婊子”形象,对照潘金莲这个传统荡妇角色,有哪些超越与局限?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1、通过对潘金莲、田小娥自身的身世、性格及周围环境影响的比较,归纳她

4、们命运轨迹的相似之处。2、通过对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流变的梳理,归纳不同作家不同的文化观念,以此对比陈忠实在塑造田小娥这个人物时的思想超越与局限。四、参考文献[1]仇爱丽.元代“水浒戏”女性意识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崔莹.论《水浒传》作者的女性观.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L3J唐萍、严锐.从比较中看《水浒》女性形象及作者的妇女观.甘肃高师学报.2005.(3)[4]李雪.《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形象评析.文学教育报.2007.(6)[5]罗瑞宁.田小娥形象塑造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1

5、赵景辉.探寻人性深处的美一一从田小娥形象的塑造看现实主义人性化主题在《白鹿原》中的运用.小说评论.2010.(1)PJ雷迗.废墟上的精魂.李建军、洪清波.《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8]畅广元、屈雅军、李凌泽.负重的民族秘史.李建军、洪清波.《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1董之林.神渝中的历史轮回.李建军、洪清波.《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李咏吟.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沦一一小娥形象的创造与陈忠实的思想局限.当代作家评论.2004.(1)[11]王凤秋.女性物化的悲歌一一《白鹿原

6、》女性形象悲剧意蕴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2]朱寨.评《白鹿原》.李建军、洪清波.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F131白烨.史志意蕴•史诗风格.李建军、洪清波.《白鹿原》评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14』隋少杰.略论大众传媒的性别话语实践.当代文坛.2007.(1)115J梁德惠.从《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看当代男作家的男权思想.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16]曹叔文.《白鹿原》:男权文化的经典文本.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17]孙艳平.从笔下流出的眼泪一一通过《白鹿原》中的女性看封

7、建宗法制度.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3)[18]梁鸿.性与族权——论《白鹿原》的性文化意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6)I19j龙叶、阎庆生.《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3)[20]徐其超.批评歧见与文本矛盾一一《白鹿原》研究文化论衡.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1)[21]洪雁、高日晖.欧阳予倩的《潘金莲》新论一一兼谈经典文本阐释的时代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4)R2]苏琼.异性书写的历史一一《潘金莲》:从欧阳予倩到魏明伦.江苏社会科学.20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