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

ID:28282975

大小:214.0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9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_第1页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_第2页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_第3页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_第4页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林园林考研资料——中国古典园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n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n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n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扬州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n私家园林:属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别业、山庄等,大抵可归入此类。n皇家园林:属皇帝和皇室所有,古籍里称为苑、宫苑、苑囿、御苑。n①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之内相当于私家园林的宅园,个别在皇城以外都城以内。n②行宫御苑都城附近、远郊。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

2、之用。n③离宫御苑都城附近、远郊。长期居住、处理朝政。n寺、观园林是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与私家园林几乎没有区别。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n园林的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前11世纪—220年)n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n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n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公元960—1736年)n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一1911年)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n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n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n3、诗画的情趣n4、意境的涵蕴n意境说诞生于唐代,它的思想根源可以一直

3、追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n象(审美形象)——意象(形象和情趣的结合)——境(象外之象,最早出于王昌龄《诗格》,他还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分指自然山水、人生经历、内心意识的境界。)n意境说的意境是意(艺术家的情思)与境(审美客体,包括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情景交融)n化景物为情思、化实景而为虚境才能达到情景交融。造园艺术常用写意、比拟、联想等手法,使意境更加深邃。而山水花木的写意,往往是通过题额写意表现出来的。第二节园林的生成期(先秦、秦汉)(前11世纪—220年)n一、概说n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构筑

4、物是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n功能:狩猎、通神→风景式园林n意识形态: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囿、台n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块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n《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n“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n《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n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n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易经》。(《易传·干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5、弗违,后天而奉时”。)n孔子主张“尊天命”,“畏天命”,提倡“天命论”。认为天命不可抗拒,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n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n孟子则总其成,将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他认为德寓于心,一切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都是天道法则的外化。n因此,人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持和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n秦汉时,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理论与当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一又衍变为“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人事的变异,反过来人事的变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

6、自然界的变异,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关系,这就形成汉代谶纬学说盛行的思想基础。n注: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n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木,当然要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n魏晋南北朝以后,更把人的审美感情熔铸于大自然的山水景观之中,这就突出了园林的人文因素,形成了中国风景式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美相融糅”的基本特点,贯穿于此后园林发展的始终。n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

7、自天开”的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和体现。n“君子比德”的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以香草喻美人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它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就是说,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他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n例: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n例:中国人对于良木佳卉,不仅仅是欣赏其色、香、姿等形式美,更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悟人生,因而花木大都被中国文人赋予性格和情感,成为诗文中经久不衰的意象,构成特定的品格,且往往具有哲理性的移情

8、涵义。典型如“竹”,因其中空、有节而被视为虚心好学、高风亮节的象征;其它如松(柏)、梅、兰、菊等也似如此。二、皇家园林n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