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82088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沈迎奋(江苏省泗阳县王集中学223700)【摘要】新课程改革己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了,这次改革的基木思路及所涉及的层面,真正涉及到了学校教育的木质,是对教学理念、教育思路、教育目标、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其中,高中历史课程也进行比较大的改革,如课程的基木理念,新课标有这样一些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
2、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键词】农村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挑战【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77-01在我们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方面短期内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就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给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在只体的教学实践中带来很多困惑。1新教材内容、体例编排与农村高中学生实际水平不符11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难。现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木意是使
3、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但它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这与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有出入。我们南京市从2006年中考开始,才将历史以总分30分计入升学成绩,在这之前只是毕业考查,许多或者说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对诸如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很不重视,或临近毕业前勿勿应付会考,历史课由非专业老师替代,或被所谓的主科替代,甚至干脆不上,初中毕业吋,许多学生的历史书如新书一样。这就使得初中毕业生的历史素养普遍较低,如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先后顺序,不少学生是一头雾水,或支离破碎,或先后颠倒;“八股取土”、“文字狱”概念不清,古希腊、古罗马在什么地方不知道等等,这就很难与高中专题教
4、学去衔接,我常常在教学中停下来,帮助学生理清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以这样的历史基础知识去实现学4方式的较变,自主学习谈何容易。12课吋比较紧张。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历史必修课吋规定是每周2课吋。人教版历史必修(I)八个单元27课再加探究活动课共30课,必修(II)八个单元26课再加上探究活动课共29课,按一学期20周计算,去除期中、期末考试,实际新授课吋间只有17-18周吋间,一学期只能完成新授课,巩固练习的机会很少,加上模块专题教学历史知识跨度大,密度大,有些知识点较难。但由于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普通薄弱,一学期能把新授课上完已属不易。在去年这一年南京市高一历史新教材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提出
5、的最多问题就是课时太紧,总是在赶进度,赶吋间,这样的课上下来,许多学生对有些知识只能是囫囵吞枣,不知所以然,再指望去进行一些探究性活动课只能是一种奢望。2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与农村高中教师现状之间存在差距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苏它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课改的可行性。现在的教师除少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算是能与时俱进,但大部分教师掌握的仍是
6、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开发课程资源无论从水平,能力还是时间,都非常有限,大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进行教学的,面对新课改,还很不适应。3新课改的城市化痕迹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提出:凡是对实施课程0标冇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但这些建议只能因地制宜,在大城市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奋望能够实现,但对绝大部分农村中学来说,即使创造条件,在短期内也难以达到。可以这么说,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有明显的城市化痕迹。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资源、硬件难以满足教师、学生要
7、求,课标、教材中的某些建议和内容也就缺乏可行性,教师们常常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应该说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当今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必然结果,但在这次课改全面推进的初始阶段,由于农村种种条件限制,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困惑,及时把它总结出来,并积极采取行之冇效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推进新课改的开展。对此,经过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31构建“开放式”的学模式,培养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