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76827
大小:5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共识域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传播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共识域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传播探析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是传播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与完成。在教育传播视域,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识域”的缺乏,未能达到符号共享和意义共享,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不大、冷漠以至抵触,需要从教育操作层面上探讨符号沟通及其内容与阐释方式,以增进传受双方相互理解、相互肯定和相互认同。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共识域中图分类号:G641;G20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l6
2、716477.2017.03.0031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传播话语,是与语言、言语环境、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从词源学上看,“discourse”来自拉丁语,由词头dis和词coursus两个部分组成,大意是指对事物演绎、推理、叙说的过程。话语源于语言学。托多罗夫认为,“话语概念是语言应用之功能的对应物”,“语言根据词汇和语法规则产生句子,但句子只是话语活动的起点,这些句子彼此配合,并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被陈述,它们彼此变成言语事实,而语言变成话语”[1]。话语既不单一地指语言学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也不完全只是个人的言说行为,而是语言在一定运用过程中与语境
3、之间构成的沟通活动。因此,话语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一定社会交往方式上对某一主题或目标从事沟通的言语活动,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言语行为。话语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话语,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借助在具体的言说或交往过程中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实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一定的语言规范、规则和规律,并在特定的话语语境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用来交往、宣传、灌输、说服,以及描述、解释、评价、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
4、容和主体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表征的言语符号系统”[2]。这个界定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个基本要义: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遵循语言自身运作的规则;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语言,但不是对象化的物化语言,而是有着时间向度、在传播对话中的语言,在语言实践中体现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语言实践中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导向性,通过传受双方相互联系沟通和知识建构以达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深层次的宣传与说服话语研究在本质上属于语言学范畴,其中还融合着传播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是一个交叉领域。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
5、活动”[3],“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一般都是具有教育的性质,而教育活动同样具有传播性质,因为教育实践的核心是传授,反映的是‘传’和‘受’关系”[4]。传播学将传播视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而任何信息的流动都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和载体。传者心中有某项信息想同受者进行交流,需要把信息用双方都熟知的符号、语词、概念等话语表达出来,并用特定的方式传递给受者,当受者接受到信息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也采取适当的话语反馈给信息的发布者。一般来说,话语是主体间交往的根本方式,并以语句表达为主要方式,以编码、解码和推理为内在机制,那么其本质就在于通过改变话语主体双方的观点而达到
6、共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表达、传递、理解到接受是一个承载信息传播交流的过程,承担着信息沟通、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桥梁和纽带的载体功能。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依归,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都是通过信息沟通和交流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的,离开了信息的交流、沟通与传播,话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二、基于共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障碍分析所谓共识域,就是指双方共同认识的范围,也就是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同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要想进行成功的双向沟通,沟通的双方必须存在一定的共通的意义空
7、间,这是受者接受传者所传递信息的前提条件。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成功的双向沟通主要是由传播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大小来决定的。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每个社会成员的意义空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但意义的交换或互动只能通过共同的部分来进行。[5]沟通双方“类似的经验”越多,其共同认识的范围也就越大。对于信息的发出者来说,总是希望经过自己编码的符令能被受传者准确解读,但现实中这种愿望并不是每次都能实现。由于话语和主体之间语境的差异,往往要经过多次沟通以扩大和融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共识域”,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识。从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