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69019
大小:69.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朐山医院山东262600【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11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木次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优质化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效果远高于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对照组,优质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论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51-02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随之不断完善,护理模式不断变革,人们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要求在医院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内得到广泛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以往的工作态度。医院心血管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因此,实施优质护
3、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木研究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诊治的11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木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23—76岁。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优质护理方法1.2.1药物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同,监督患者按时打针、服药、检査等。1.2.2饮食护理饮食给予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防止便秘。1.2.3生活护理把传统的被动护理上升为主
4、动护理,主动对患者嘘寒问暖,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主动进行关怀、体贴、疏导。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避免产生心理依赖。1.2.4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述心理问题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病情,及吋与主治医师沟通,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1.2.5关注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反馈“患者满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优质护理服务的
5、核心所在[3]。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完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计划。1.3评价标准对110例患者出院前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等级分为三个: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85分以上为满意,70分以上为较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在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对照组,见表1。2.2患者家属的陪护率在实施优质护
6、理后,心血管内科患者陪护率由原来的94.6%下降至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作为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心血管疾病在近些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心理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该项疾病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心血管内科患者相对于其他疾病患者来说,病情较重,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还要辅之优质的护理,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病情奋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患者满意度及心理认可
7、也具有明显优势。3.1运用优质护理的优势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而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可。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优质护理可以让真诚关怀更加行动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呵护、行为上的指导。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真挚的微笑、关怀的眼神、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医院对其真诚的服务。3.2丰富专业知识,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要注重对安全标识的应用,建立不同类别的标识体系,在治疗室内、病房内以及高危
8、药品的储藏区域设置标识。建立并规范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体系,合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落实安全责任0标,制定护理管理制度,严格做好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加强护理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安全护理0标。重视在职护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