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

ID:28261464

大小:75.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_第1页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_第2页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_第3页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_第4页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建立财产保险企业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构想一、构建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的意义由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保险企业,特别是财产保险企业(以下简称“产险企业”)的内部控制,正面临日趋严峻的管控压力。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以定时、定点、定量的事后抽样方式进行,这在现代的产险企业经营体系中,已经无法满足内部控制体系高效率运转的需要。鉴于上述现状,现代产险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将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重点前移至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产险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量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仓库,构建远程的、非现场的风险监测体系,将静

2、态的、事后的传统控制手段转变为动态的、实时的、全面的监测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二、构建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的目的如前所述,非现场的风险监测体系,是基于信息平台的数据识别和评估体系,内控人员利用信用平台并根据设定的风险模型,对关键的数据流量和存量信息进行动态、实时的分析和评估,运用技术手段和经验,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甑别和控制,并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排除风险隐患,实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非现场监测体系的建立,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得内控人员能综合运用现场和非现场的手段,能够大幅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3、的效率和效果。三、构建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的构想非现场风险监测体系,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一)风险指标为实现监测和评估的目的,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对相关的风险要素进行归集、遴选、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关联的、能曝露风险因子变动状况的指标体系。后续运行过程中,应根据风险变动的情况,作实时的校准。指标体系按如下架构建立(括弧内为设定的权重系数):■管理风险▲承保风险a、业务结清率(25)b、批减率(5)c、退保率(15)d、注销率(15)▲理赔风险e、结案率(15)f、承保年度已决赔付率(0)g

4、、承保年度已发生已报告赔付率(10)h、历年制已决赔付率(0)i、历年制已发生已报告赔付率(10)j、案均赔款(5)k、未决案件周期(10)l、结案周期(10)▲单证风险m、保单作废率(15)n、发票作废率(5)▲财务风险O、应收保费率(滚动)(10)P、应收保费率(新增)(15)q、长期挂帐应收清收完成率(10)r、其他应收款比率(10)s、其他应付款比率(5)t、综合费用偏差率(0)u、预收保费结算率(15)■经营风险▲盈利风险V、承保利润完成率(0)▲营运风险w、保费预算实现率(10)(二)评估体系指标体系的作用,在

5、于抽取和归纳数据,但不能测量相关风险的具体程度。为量化并评估风险,须对相关事项进行专业评估、历史统计及其他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设定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针对单个环节和总体风险分别测定和分层:首先,设定具体指标的风险区间,也即,估定各类特定风险的评分标准和评级标准,并作关联。评分标准采用评分制(如5分制,根据需要设定),为不同的指标结果设定风险分值区间,风险程度与分值区间分类匹配。风险评分的目的是评估特点风险的严重程度,同时,也为总体风险的测量提供权重因子。评级标准采用评级制(如A、B、C、D、E五档,根据需要

6、设定),针对风险得分区间,设定关联指标的风险区间,风险程度按区间逐级递增或递减。风险评级的目的,主要是根据风险程度对风险实施效率管理,也即,指标运行到对应的风险区间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或介入措施。其次,设定整体风险的评估标准,对监测对象的总体风险进行监测和识别。整体风险的测量,需要根据各类具体风险的重要程度以及风险程度得出。也即,在指标体系中,对各类具体指标的权重进行设定,反映具体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所有指标的综合(加权)得分即为整体风险的测量值。上述机制可以归纳为:第i类风险(表现为第i个指标)的风险评分为Pi,在整

7、体风险中的权重为Qi,则监测对象的整体风险程度=ZPiXQi,(i=l-t,t为风险指标的数量)。(三)运行机制非现场的风险监测体系,其主要目标为风险监测和识别,因此,该体系主要用于上级公司对下级分支机构的纵向观测和评估。比如,公司总部以各级分公司和更次一级机构为观测对象,分公司以辖内所属各级机构和营业单位为观测对象,以此类推。非现场的风险监测体系,应当设立缜密并且严格执行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工作机制应包括:1、风险监测及评估内控人员应根据各类风险的特征,分别按照日、周、月、季、年等周期生成数据,并进行全纬

8、度的评估和分析,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环节,予以高度关注和持续跟踪,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入现场实证或勘验程序。2、风险提示及报告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特定环节或整体风险已非常严重或者风险程度明显恶化的,根据程序,向被监测对象发出风险提示,并跟踪其整改和控制的后续过程。同时,监测人员应将相关风险状况反馈至管理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