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

ID:28257047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_第1页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_第2页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_第3页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_第4页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弱小到逐步强盛,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并无事先写好的电影剧本。因最早的一批电影创作者均和文明戏有密切联系,所以他们把文明戏的创作方法带入电影创作之中,采用了简单的幕表制。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翌年成立了活动影戏部,较广泛地开展了制片活动。在活动影戏部简章中,已出现“征购脚本”和“脚本审核”等条目;而于192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

2、,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弱小到逐步强盛,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并无事先写好的电影剧本。因最早的一批电影创作者均和文明戏有密切联系,所以他们把文明戏的创作方法带入电影创作之中,采用了简单的幕表制。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翌年成立了活动影戏部,较广泛地开展了制片活动。在活动影戏部简章中,已出现“征购脚本”和“脚本审核”等条目;而于192中国电影文学的传统与贡献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弱小到逐步强盛,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

3、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并无事先写好的电影剧本。因最早的一批电影创作者均和文明戏有密切联系,所以他们把文明戏的创作方法带入电影创作之中,采用了简单的幕表制。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翌年成立了活动影戏部,较广泛地开展了制片活动。在活动影戏部简章中,已出现“征购脚本”和“脚本审核”等条目;而于1920年拍摄的《荒山得金》,其电影本事则是最早发表的短片电影本事,是电影剧本的雏形。商务印书馆兼营电影事业,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电影的首次关注。它拥有一定的资金和设备,还自建了摄影棚,是中国较有规模的自资摄制影片的开始。它对电影剧本的关注,也对

4、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进入80年代以后,电影文学创作在开拓中持续发展,发表电影剧本的专门性刊物已多达十几种,且许多大型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当代》等也经常发表电影剧本。电影剧本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已拥有一支数量可观的专业和业余的作者队伍,其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有190部,1982年达到了220部,此后几年平均约为150部左右。不仅数量较以前有了明显增加,而且质量也有了较显著的提高。同时,文化部电影局也颁布了《关于故事片厂电影文学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了“电影文学工作是整个电影故事片创作生产的

5、基础,对于繁荣电影艺术创作,提高故事片质量,发展电影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5]。为此,对于如何加强电影文学工作,提高电影文学创作水平,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若干规定》的颁布对于推动电影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该时期电影文学创作的题材、内容和风格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其一,表现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及对十年动乱的历史进行反思的剧本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如叶楠的《巴山夜雨》、徐银华的《小街》、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在取材、主旨、角度和技巧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和创新。部分电影工作者还能自觉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从宏观角度去反思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大胆

6、触及一些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敢去表现的生活领域,从中探索和总结出必要的历史教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阿城、谢晋的《芙蓉镇》等,即是如此。  其二,不少电影剧作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发挥电影艺术便于贴近时代和民众,并易于再现现实的特性,敏锐地捕捉和反映改革时代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从各个方面揭露阻碍四化建设的旧习惯和旧势力,及时创作了一批现实针对性较强、能切中时弊的剧作和一批反映新时期普通民众精神面貌的作品。如马林、朱枚等的《邻居》,张暖忻、李陀的《沙鸥》,谌容的《人到中年》,陆小雅的《红衣少女》,辛显令的《喜盈门》,颜学恕、竹子的《野山》,李

7、唯的《黑炮事件》,郑义的《老井》等,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矛盾和斗争,表现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又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作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探索。  其三,革命历史题材剧作和传记片剧作也佳作纷呈,出现了一批有创新、有突破,并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的好作品。前者如李洪辛、吴安萍等的《南昌起义》,郑重、成荫的《西安事变》,田军利、费林军的《血战台儿庄》,张天民、张笑天等的《开国大典》,侯育中、朱旭明的《百色起义》等。后者如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贺梦兄、张磊的《孙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