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

ID:28245594

大小:40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_第1页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_第2页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_第3页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_第4页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肥六中届高三下学期后一卷语文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徽省合肥六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没有任何一个文化系统对“历史”重视到像中国工化这样的高度。中国的‘廿四史”、《资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等,举世无双,足以与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桶一样称作“世界之最”。中国的史家之所以能创造出这般辉煌业绩者,乃因为中国的历朝皇帝虽然“成者为王败者寇”、“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

2、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历史经验教训的价值。各个朝代的帝王部非常重修史,专设“国史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修史的工作。如宋神宗命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目的就是要将历代的兴废存亡作“鉴”,从中找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方针、方法。所以,西方文化系统中“缪司九神”的“历史女神”,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和其他八个姊妹的遭遇完全不同——她们处于“倡优蓄之,的地位,而历史女神则独受青睐,每朝均专设史馆,并有不成王法规定——本朝不修本朝史,以免因忌讳或溢美失实而失却“鉴”的作用。这种历史学一枝独秀的现象,势必贬抑了其他学科。“六经,皆史也!”——“经”也成了“史

3、”。文学则被贬抑、轻视。在传统文化中没有近代意义的“文学”这个概念。所谓“文学”乃指“文章博学”或“文献经典”,只有“诗”尚可与之相当。在现代的文学概论中,诗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形式之一。但正如“史”压倒其他一样,在文学领域内“诗”又压倒了其他的形式。这就一方面出现“重史轻文”的现象:“史”是官家提倡、官方保护的,“史书”是“大书”,受到尊敬与重视;“文”则附于“史”,只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作为“史”的载体而存在。故《史记》乃“无韵之《离骚》”,杜诗被尊称为“诗史”。与此同时,在文学内部,“诗”又独占鳌头,自《诗经》、《楚辞》、

4、齐粱宫体、唐宋诗词……一脉相传,数千年一系地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主体。学者常提出疑问:何以中国文学中缺乏“叙事诗”?如果注意到中国学术界这种“重史轻文”的现象,就可理解:中国不是没有“叙事诗”,只是把它转化到“史书”中去了。《史记》、《汉书》等等,不都是大规模的“叙事诗”么!中国的政活文明是“实用”、“实践”性的文化,没有宗教文化那种神秘、虚幻的超验性,因而原始神话未得发展,儒家的“不语怪力乱神”加强了这个非宗教非神话的势头,就不可能出现荷马式的“叙事诗”而转化成为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中西文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从实用、实践观点看来,《伊利亚

5、特》、《奥德赛》虚无、荒诞,属于精神世界的东西,而《史记》等等,则翔买可征,足资治国治民之用,属于现实世界的东西。(节选自白盾《红搂梦研究史论》,有删节)1.下列表述不属丁“历史学一枝独秀的现象”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历朝皇帝都不约而同地看到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的价值。B.中国的历朝均专设史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修史编史的工作。C.西方文化中的“历史女神”在中国独受青睐,其它女神则不同。D.中国史家创作出了像“廿四史”等堪称“世界之最”的伟大作品。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史”贬抑

6、了其他学科,比如“轻文”。第9页共9页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与近代的“文学”不是一个概念。C.中国古代,“诗”独占鳌头,这是官家提倡、官方保护的结果。D.中国古代的“文”则附于“史”,只作为“史”的载体而存在。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中“这“的指代内容(30字以内)。(3分)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材论(节选)王安石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

7、。其尤蔽者,以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弊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具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

8、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