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42356
大小:7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冰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文章分析了当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应用能力体系及组成耍素,将专业应用能力定位为核心导向来探索教学模式,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构建“递进式课程、螺旋式实践”的教学体系。最后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专业应用能力;教学导向;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屮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77-02引言应川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应川
2、型本科高校,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属教育教学模式、专业学科建设。伴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应用能力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步取得共识、成为主流教改方向。但是对于应用能力的概念内涵、具体的改革模式、培养规格等,还未完全厘清,未形成统一的范式。文章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专业应用能力导向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与教师为中心,教师围绕相关教材在课堂以讲述为主,学生课堂听讲,记忆,做题,书面
3、考核,以记背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而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极为欠缺[1]。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冰需要具有综合系统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现有教育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与实际业内需求专业人才素质的耍求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这对高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二、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设计由于任何一个学科的专业都有一定宽度与深度,所以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便成为相对难到达的目标高度,这需要本专业所有的课程应用能力作为基础、所有的技能应用能力作为支撑、融合本专业的所有知识,对本专业涉及
4、的确定性的、非确定性的、难于直接用固定指标衡量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2]。文章将专业应用能力作为核心应用能力,主要就是探讨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1.结合专业案例启发教学。老师负责先将基础知识在课堂中讲授,同时利用案例,提出问题,引出学生们对问题的思考、讨论,让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等方式,自己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授进度目标控制的保证措施的时候,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分别通过组织措施的案例、技术措施的案例、合同措施的案例、经济措施的案例、信息管理措施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进度目标控
5、制的过程,方便学生们在理解理论的同时,加以思考,加深记忆。1.结合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可以把一些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的视频在教室里课堂上放出来,增强学生们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兴趣。同时如果有机会带领同学们进入工程现场亲临观摩,学习现场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步骤的管理。例如,在讲解进度计划编辑程序的时候,校方和施工方进行协商,让学生有机会亲临施工现场,观摩施工进度,与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真正方便工程项目管理的上手。2.结合科研项冃引导教学。定期让同学们写一些有关工程项冃管理方面的论文,在同学们查找资料的同时,深化了同学们对工程项
6、目管理的认知,同时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深化专业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在课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课下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通过论文的形式,每人提交一份关于工程项冃管理组织的论文,让学生们通过论文资料的査找以及对论文的组织,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课本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会提高学生们论文撰写水平。3.结合实;>」实践创新教学。目前的实>』与实践活动大多是由学校组织、教师安排,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与执行,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此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不到位,实践教育的效果难以评价
7、。因此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另外,根据专业需要,重点打造综合性试验以及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再者,设置集中的实习学期,让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实习,实习期间可少量设置与实习相关课程,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贴合度: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情况的课堂报告制度,以客观公正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1.结合应用能力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要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的转变,探索“应用能力”培养内涵。人学课程的设置要
8、重拾专业木位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建设优先与社会对接而非与学科对接,要充分考虑一线人j对工作一线的适应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而理论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