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ID:28232773

大小:8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与攻坚规划,以“减贫摘帽、精准扶贫”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创新扶贫机制为动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基本情况遵义市近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明显成效,但贫困落后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根本任务没有根本改变,全市有9个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武陵山片区和乌蒙山片区,其中武陵山片区6个县,分别是湄潭县、凤冈县、务川自治县

2、、道真自治县、正安县、余庆县(天窗县,不享受扶持政策);乌蒙山片区3个县,分别是习水县、桐梓县、赤水市。片区县中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有重点贫困乡镇116个、重点贫困村871个,2014年末贫困人口72.98万人。“十二五”以来,我市己实现习水、正安、务川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85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5万人。全市贫困乡镇发生率从2010年的51%下降到2014年的13.7%,下降了37.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贫困乡镇发生率(28.4%)14.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全市贫

3、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4.3%下降至2014年的10.8%,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贫困发生率(18%)7.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二位。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坚定不移精准贵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务川道真正安三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的意见》《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出台了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责任,认真抓好部署、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五个基本环节,做

4、到有计划、有资金、有项0、有措施、有检查。2013〜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扶持务川、道真、正安三县发展。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结对帮扶,形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帮扶责任机制。“十二五”以来,全市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777个,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74亿元,其中9个片区县投入20.9亿元,占比达81%;4个重点县投入13.64亿元,占比达53%;把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了最困难、最贫困的地区。(二)

5、坚定不移精准改革,在创新机制上实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巾办发〔2013〕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号),采取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方式推进扶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加快建立“市级统筹、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4年启动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按照贫困识别新标准,分类识别贫困村871个、贫困户29.57万户、贫困人口92.22万人,分类确定具体帮扶措施和办法,实现统计指标精准

6、化、统计分类科学化、不漏掉一个贫困户。我市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积极创新驻村帮扶机制、产业扶贫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机制、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乡级财政报账制管理试点、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进一步加快了精准扶贫进程,推动了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三)坚定不移精准帮扶,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2014年选派5100名机关干部、1020名乡镇班子成员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竹产业、有机茶、有机高粱、精品

7、水果、商品蔬菜等八大扶贫产业,加快山地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务川县草地畜牧业高效扶贫示范园区、道真县特色中药材科技示范园等9个扶贫产业园区创建。“十二五”以来,完成中药材种植30万亩,核桃种植60万亩,蔬菜产业基地建设180万亩,人工种草27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扶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初步显现。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积极推进“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0万人,完成贫困地区干部培训8000人,新增转移农

8、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