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

ID:28230157

大小:6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_第1页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_第2页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_第3页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口腔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预防和措施陈秀宜冼雁葵(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广东广州510140)【摘要】目的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的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通过探讨U腔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U腔医院感染的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及标准预防的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实行切实可行的口腔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方案和措施,使医务人员掌握了口腔感染管理标准,优化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程序。在口腔诊治过程中实行普遍预防的策略。结论通过严格执行U腔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与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口腔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口腔消毒灭菌院内感染职业防护U腔医院院内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其中消毒供应中心作为U腔

2、器械回收发放的重要部位,在院内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口腔专科医院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1]。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承担着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U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为了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强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防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把院内感染控制在零。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强化各

3、项管理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杜绝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1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危险因素1.1牛.物因素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消毒清洗传递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的国家,乙肝病人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病人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3】。U腔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U腔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4],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

4、5]。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病人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1.2潜在因素特别是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护士在针刺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1.3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常用的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冇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2方法和措施2.1加强预防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强化防护

5、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2.2口腔诊室的管理口腔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U腔诊室合理的布局,可避免清洁区和污染区交叉。患者就诊椅应保持5〜6m的距离空间,两张诊椅之间冇易檫洗的隔断分离开,这样既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又很好地杜绝了病员间的交叉感染。诊室空气每日定吋通风、空气清菌片消毒空气每天2次。每日工作前用清水擦拭窗台、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治疗椅、桌椅、地板;流水痰盂用后清洁;每位患者诊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治疗椅、桌椅;每曰用500mg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进行终末消毒。2.3加强自我

6、防护和预防措施消毒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冋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吋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u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2.4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奋效的防护措施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冋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冋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吋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

7、挤出伤U血液,用流动清水冲洗,直至渗出的血液全部消失后,再用碘伏消毒,必要吋去外科进行伤U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吋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院感科做好随访及跟踪。2.5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火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火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火菌器每月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火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3)使用的消毒、无菌物品严格标明开启吋间和失效期;(4)手卫生监测要求每位医务人员遵守手卫生规范,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院感

8、监控小组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