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5241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培养语感能力提高语文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语感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摘要】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语文界有识之士很早就公开倡导语感教学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语感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语感虽然具有不可捉摸性,但也绝非不可知,在进行语感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吟咏、揣摩咀嚼、实践训练、体验感受四个环节实现语感的积累、内化、形成与深化。【关键词】语感;诵读吟咏;揣摩咀嚼;实践训练;体验感受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培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2、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近些年来,语感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新课标”就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一、诵读吟咏,积累语感。古人说“读书白遍,其义自见”,今人虽不能如古人说的这样去读书,但多读还是必不可少的。叶圣陶就曾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刘国正先生在回忆他的语文老师善于用吟咏的方
3、法时也说,当老师吟到得意之处,音节铿锵、声震瓦屋时,我也跟着吟咏,跟着铿锵,许多诗篇的妙,正是在跟着吟咏中体会到的。可见,吟咏是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只要反复诵读吟咏,就能让学生直接迅速地感知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从感性上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吟咏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学生就会或多或多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这就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受,是认知上的感性直觉,也是获得语感的前提。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联系最后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体会出这首小令所要表
4、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但也只有掌握了诵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借助语义的形象化和语音的语气化来传递的。因此,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再现作者的语调和语气,“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愫和作品的意境。如读《扬州慢》中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不但语调要低沉,而且情绪要凄婉,于字里行间去体味那种“悲怆美”。而读“大江
5、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则应强调高昂激越,声音铿锵有力,表现出“雄浑豪爽”之美。这样的表情朗读,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的语感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表情朗读得好,不但表现出自己的语感能力强,而且会使听众产生同样的语感。作品中有些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最高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全靠学生的自我参悟,是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注重训练学生表情朗读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还要充分利用课文朗读磁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是在教学诗歌和抒情散文时,要特别注重范读和美读。通过范读,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
6、达出来,让学生心耳并得,得到深切的了解。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趣味或受用都会有很大的收获。朱作人说得好:“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教师在教学中应解放思想,减少繁琐的讲解,删除一些繁重的练习,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适当引导学生诵读吟咏,积累语感。二、揣摩咀嚼,内化语感。叶老曾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点出了揣摩咀嚼的重要性。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
7、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鼓励学生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从而使语法规则以“格”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固定下来,内化语感。1.要让学生揣摩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中“排”字的使用,通过认真揣摩之后才能提出他寒酸而又不屑的神气;又如《梦江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揣摩之后才能明白它是既写出了春天景象的变化又写出了作者对春的喜爱。1.让学生依据语境,揣摩语言材料,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含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