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

ID:28215208

大小:2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_第1页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_第2页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_第3页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_第4页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第二章安徽的学术文化学习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宋明理学、皖派经学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脉络,掌握老庄哲学的主要思想,理解新安理学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皖派经学的历史地位,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历史意义。学习要求:1.了解老庄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有关“道”的内涵,正确认识老庄哲学对于后世的影响。2.认识新安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掌握戴震及其皖派经学的主要观点。4.把握陈独秀、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和作用。学习建议:1.初步了解安徽学术文化的概况及其历史地位,理解主要的学术观点和思想。2.通过对

2、历史资料的阅读,认识安徽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原文化的概况。3.掌握历史上安徽的学术名家及其主要思想。一般了解:老子及其思想、庄子及其思想、“二程”的天理论、新安理学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皖派经学的集大成者:戴震。一、老子及其思想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是安徽历史上早期的思想家之一。他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老子》,即著名的《道德经》,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老子吸取了《易》和春秋时期关于“道”的思想,把作为规律、“法则”意义上的“道”发展成为万物本

3、原之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核心的“道”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是真实存在的,道是物,却是浑然一体之物。“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尽管它的存在是恍惚的,但却是真实可信的。第二,道是万物的根本。在老子看来,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言“道生一”,既有指万物形成之前的状态,也表示道成为万物得以统一的原则,有了这样的状态和原则,分化为天、地,并通过阴阳变化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第三,道是万物运动的规律。万物的生长衰亡,皆由道支配,尽管道作为规律并非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宰,但万物的存在

4、和发展又莫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这就是“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二、庄子及其思想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思想家,他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挥,成为先秦道家学术的集大成者,并使道教文化真正得以流行并产生巨大影响,后人往往以老庄并称。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据《史记》记载,庄子乃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在今安徽省蒙城县吕望集建有庄公庙,蒙城境内还有庄周乡。现存的《庄子》一书,内容复杂,一般认为是后人经过整理而成的,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包括了庄周本人以及后学的作品,是庄子学派的著作。《庄子》一书显示的庄子思想,从自然到人生,从万物的物质基础到宇宙

5、的形而上的根源,涵盖着广阔的理论领域,跨越了漫长的思维历程。庄子的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逍遥”)的追求,并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是对于永恒的宇宙根源的热烈探索,另一个就是对社会现实的冷峻审视。自然、人生、社会构成了庄子思想中主要的、基本的方面。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它立足个人生存的困境并试图超脱出来,这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受到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限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有待”和“有己”。真正的自由是一切条件都不需要依靠,一切限制都没有,在无穷的天地之间自由

6、地行动,即“无待”,同样,也要摆脱自己的肉体和精神的限制和束缚,以达到“无己”。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的精神自由,其最基本的人生实践就是个人的修养。庄子认为恬淡无欲的精神修养,是形成安宁、恬静的精神境界的基础,一个恬淡去欲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能与世无争,超脱形体和功利的束缚。“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在庄子哲学里,要真正实现对于人生困境的超脱,从而达到人生哲学里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除了无欲、去智之外,最艰深的精神修养方法就是体“道”。庄子所推崇的人生境界,也是与道一体的境界,根本方法是“坐忘”,就是彻底忘记一切

7、,不仅要忘掉外界的物质世界,而且要忘掉自己的肉体、感官,使自己与整个自然溶为一体,无思无虑,无生无死,精神上得到彻底的自由,做到物我两忘,达到“逍遥”境界。与庄子的人生理想相对应,其人生实践一方面表现为自我的精神修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超世、遁世和顺世。三、“二程”的天理论程颢(1032-1085),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程颢之弟,后人称伊川先生。二程祖籍安徽,后迁中山博野,长期在洛阳讲学,他们的学派当时称为“洛学”。二程认为世界的根源是“理”,也称为“道”或“天理”。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