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

ID:28200029

大小:71.13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8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_第1页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_第2页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_第3页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_第4页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_第5页
资源描述:

《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_孔维静DOI:10.16089/j.cnki.1008-2786.2004.04.01122卷4期445~450页2004年7月  山 地 学 报JOURNALOFMOUNTAINSCIENCE  Vol.22,No.4pp445~450July,2004文章编号:1008-2786(2004)04-0445-06岷江上游茂县退化生态系统及人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孔维静1,2,郑征1*(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云南昆明 ————————

2、—————————————————————————————————————————————650223;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 要:测定了岷江上游四川茂县退化灌丛和退化草丛及5种人工恢复植被(连香树林、油松林、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林和云南松林)的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灌、草丛生物量生产力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人工林采用生物量回归模型和生产力方程。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关系模型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退化灌丛和草丛的生物量分别为51.06t/hm2和5.76t/hm2,5种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在75.8~150.55t/h

3、m2,地上生产力在10.36~18.17t/hm2·a-1。人工恢复植被比退化植被的生物量增加,生产力显著提高。5种恢复模式中云南松、华山松和日本落叶松在当地显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适合在当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推广。关键词:纵向岭谷区;岷江上游;恢复;生物量;生产力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  人类活动正在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生态系统的退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1]。岷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纵向岭谷区高山峡谷地带,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川西高山峡谷区的核心部分,近几十年来的人类活动导致

4、了该区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森林覆盖率已由解放初的30%下降到1980年代的18%,形成了大面积的采伐迹地和退化灌丛,环境恶化[2]。丛198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当地政府开始在当地以多种恢复模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经过20a的生长,各种恢复植被已经显示了一定的生态效益,然而生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哪种恢复模式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更有利呢?这对恢复工作顺利进行和恢复模式推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是研究森

5、林物质生产和群落养分动态的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以来,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3-5]。对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成功的标准,生物量、生产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6]。我国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最早在是在广东小良热带北缘进行的,植被恢复发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后,其生物量与生产力均有较大的增加[7]。岷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开始于1980年代,但对恢复植被的评价工作并没有开展。本研究通过对5种人工恢复群落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为评价不同恢复模式的恢复效应提供依据

6、。1 试验点自然概况试验点位于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大沟流域中段,海拔1500~3090m。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茂县生态站(103°51′E,31°37′N)多年气象观测资料,该地区年均温8.9℃,≥10℃积温为  收稿日期(Receiveddate):2004-02-11;改回日期(Accepted):2004-05-20。  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SCX1-07-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3CB4151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168)。——

7、———————————————————————————————————————————————————[FoundedbykeyprojectofCAS(KSCX1-07-03)andtheNationalKeyProjectforBasicResearch(No.2003CB415100)andtheChineseNaturalSciencesFoundation(No.30170168).]  作者简介(Biography):孔维静(1978-),男,山东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

8、。[KongWeijing(1978-),male,BorninShandongProvince,graduatestudentofXishuangbannanTropicalBotanicalGarden.Mainresearchfield:restora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