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94040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变“作业布置”为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作业布置”为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摘要】数学作业是学生认西安市知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方法、提升创新意识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间传递相互信息的一个极其有效的窗口。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对“优化”必应改变作业布置的方式、方法,必须完善教师的批改及其后续工作,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当前学生的作业现状、作业的思考、作业的优化策略及反思等方面作以阐述。【关键词】减负;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一、当前高中生数学作业现状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思考,发现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在很多
2、方面都有不适应的现象,而部分教师仅仅将“作业设计”简单的理解为“作业布置”。1.学生心声:学生普遍认为数学家庭作业负担较重,反复训练的内容较多,形式上也基本不变,且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教师布置的作业,还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自主权。2.教师观念:部分教师把作业看成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设置的一种练习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布置作业时,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缺乏对作业内容的研宄与思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基础上的差异性,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基于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反思,我认为目前作业命F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重数量,轻质量;2.作业难
3、度设置不合理,缺乏层次性;3.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思考与预设性,作业布置随意性较强,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4.作业形式单一重复,书面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二、对优化高中数学作业的几点思考1.思考现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己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思考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变“作业布置”为“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业的时间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1.思考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三、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制定适合
4、学生的作业优化策略1.“质”的优化:精选习题、题型多变、形式多样,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规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会学习。2.“量”的优化:教师首先通过作业设计、与学生交流,或亲自尝试完成时间,感受作业难度及数量是否合理,然后再酌情布置,从而有效实现准确把握学生的作业量。3.“过程”优化:作业完成分为三个过程:即课前预习作业、当堂测试作业及课后作业。当堂测试作业反馈情况是教师设计课后作业的重要依据,课后作业采取独立完成、选做、合作等多种形式,达到作业“分人”设计、“分层”设计、“分时设计,使学生的双基训练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一定落实,从而减
5、轻课外作业负担。4“评价”优化:课前预习作业主要由课代表检查后教师抽查或根据当天情况课前板演展示;当堂测试主要采取四人小组循环互批,对于典型错误教师进行集中讲解;课后家庭作业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并进行纠错二次批改。四、对优化作业设计的反思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尤为清晰、流程了然于心,必备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简洁、紧凑,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再无谓地浪费时间。2.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与保障不断完善自我。“要
6、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身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经常去“充电”,细研精筛教材。另一方面紧抓继续教育的机会,使自身知识得到系统地梳理和重新架构。选取合理的教法和学法。选择合理的教法和学法,就是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充分、有效的展示,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从而使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效一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教师导与学生学的一项“双边”活动。应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然而,和谐的教学环境,还需靠教、学双方共同来营造。只有凭借恰如其分地设计教学环节,使教学环环相
7、扣,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学会一一会学一一爱学。重视课堂中的适时评价。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情感态度。既要评价学生的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评价,更要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时评价。只有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效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只有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理念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立足中间、照顾两头。使前列的学生有得学、中间的学生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