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与我国主要大田粮油作物比较花生是我国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为数不多的农产品。 1、花生的栽培技术 选地花生高产优质栽培要求良好的土壤条件。沙壤,疏松,杂草少;pH值6~7;土壤结构和通透性良好,下雨能速排不积水,干旱能速灌透水快;耕层深厚,达30cm左右,土壤肥力高,但有机质含量
2、以1%左右为宜,超过2%荚果易受污染,品质降低;宜植新茬地,重茬1年约减产20%以上,适合与玉米等轮作。 整地与施肥花生播种前,对花生地要进行耕翻,一般耕深25~30cm。要结合耕翻施足底肥,一般施有机肥3万~6万kg/hm2,过磷酸钙375~750kg/hm2,硫酸铵75~225kg/hm2或尿素30~90kg/hm2,高产地块施硫酸钾75―300kg/hm2。 品种选择花生要高产,选种是关键。优良品种对花生的增产作用很大,选择直立型、株型紧凑、开花集中、节间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宜密植且增产潜力大、高产、优质、种子质量达国标良种标准的品种。
3、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种子处理 晒果与剥壳。播前晒果可提高田间出苗率。晒果以20~30℃为宜。晒果宜薄摊7~10cm厚,每日翻动1~2次,晒2~3d。晒后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吸水返潮。花生种只能晒荚果,不能晒
4、种仁。荚果剥去外壳,用种仁播种。脱壳时间距播种前3~5d脱壳最好。 种子分级。按种子大小和饱满程度,分为1级米(大粒)、2级米和不宜作种的3级米(破损粒、小粒),并严格剔除带菌量大的霉变、腐粒,将1、2级种单独播种,即使单种2级米,也比不分级混种增产10%左右。 药剂拌种。杀菌剂消毒有多种方法,如100kg种子用25%的多菌灵500g拌种,或用种子重%~%的菲醌拌种等,可防治苗期病害;用40%乐果乳剂250~400g,加水5kg,拌种100kg,可防治地下害虫;用种子重%~%的煤油拌种,可防止鸟兽害损种。 根瘤菌拌种。新植花生地和瘠薄地,lhm
5、2田的花生种用750~1500g根瘤菌剂拌种,可明显提高根系着瘤数的固氮能力。根瘤菌拌种后,1hm2田用种量再增用~15kg。石膏粉拌种,可增强根瘤菌的抗逆性,提高拌种的增产效果。 播种 播种期。决定春花生适宜播种期的主导因素是土温。珍珠豆型花生种子萌发的下限温度为12℃,一般在5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
6、。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cm深日平均地温稳定在l4~15℃以上时播种;龙生型和普通型下限温度为15℃,在5cm深土温稳定在17~l8℃时播种。种春花生要提早备耕,整地待播。防止临播整地,贻误播种良机。 合理密植。花生多采用穴播,适宜的单位株数、穴数和行穴距配置因肥力水平、温光资源、管理水平、品种特性而异。一般密枝型花生9万一12万穴/hm2,疏枝型万~15万穴/hm2,每穴2株。肥力水平低的宜采用等行穴种植:疏枝型一般25cm,密枝型一般30cm;而高产栽培时,宜采用宽窄行、窄穴
7、距垄作。垄作能增大光照面积和日夜温差,有利高产群体内的通风透光,方便排灌。 覆土盖种。覆土盖种深度一般以5cm左右厚为宜。土壤黏重、土墒足、繁殖良种时单位粒条播等条件下宜浅,但不能浅于3cm;砂土、表层缺墒、穴播等条件下宜覆土6~7cm。 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方式。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可增产花生3O%以上,花生覆膜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改善了花生生长环境条件。①提高地温。②保墒防涝。③改善田间小气候。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田间管理 及时放苗。春播花生覆膜种植,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花生幼苗有2片真叶时即可放苗。夏播花生提倡先覆膜后播种,凡是先播种后
8、覆膜的地块,应在花生子叶半出土时,及时破膜放苗。放苗后,及时用细土封严放苗孔。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