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

ID:28170741

大小:19.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_第1页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_第2页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_第3页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_第4页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我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  《炎黄春秋》XX年第6期刊登《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前后》一文,里面提到“《文汇报》为此印的白头《文汇情况》,由张春桥直送江青,报给毛泽东。负责搜集情况的是《文汇报》北京记者站的负责人艾玲。为此张春桥还讲过,艾玲对批《海瑞罢官》是有功的。所以‘文革’中张春桥保过艾玲”。艾玲是1936年在广州参加革命,

2、1939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干部;从1958年至“文革”初期,一直担任上海《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主任;XX年3月7日在广州病逝。XX年3-4月间,艾玲曹向笔者口述过她在“文革”期间的经历,现将整理文字摘录如下。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上海《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当�r习惯简称“北办”,下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采访、收集北京理论学术、文艺及教育界的动态和意见,汇总报给在上海的报社,供市领导参考。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署名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在前一天,《文汇报》

3、副总编辑陆灏给我打电话告之:“明天将要发表一篇大的文章,是一个叫姚文元的写的,你们‘北办’在文章见报后就出动,收集一下有关人士对此文的反映,”还说:“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上海市委让《文汇报》刊登的,但对外不能说,只能说是姚文元向《文汇报》投的稿……”。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

4、。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该文见报后,“北办”即出动人员采访了有关部委和领导。我和记者李根第去采访了吴晗。吴晗对姚的文章很生气,说《海瑞罢官》不是他要写的,是毛主席叫写的。《人民日报》的同志普遍反映是不同意姚的文章,王若水就向我表示很反感。李希凡说,江青原来叫他写这篇文章,他表示自己是搞《红楼梦》研究的,对海瑞了解不多,江青就说那让别人来写。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

5、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我熟悉的一些老领导、老同志以及一些知名人士,在对待批判《海瑞罢官》究竟是“学术研究”还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的问题上,观点认识不尽相同。当�r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赞同批判《海瑞罢官》的是左派,不赞同的是右派”。对社会上的反映,我们没有把它看得很严重

6、,因为当�r中央并未有任何文件明确表态。“北办”在正常的工作职能范围内,把这些情况反映汇总上报给上海《文汇报》编辑部。至于编辑部把“北办”上报的情况如何处理,是以《文汇情况》还是以《记者简报》形式上报上海市委,我和“北办”是不知道的,也不会去打听。那�r,“北办”每天都有一个邮包装上我们手写的情况汇报,通过民航班机送往上海。报社有什么文件也通过这个邮包给“北办”。后来听说,毛泽东、江青在上海很重视“北办”的汇报,每天就等着邮包一到就取去看,了解北京的情况。报社领导对我说:“北办”的工作是得到肯定的,是在为党工作,

7、你们采访的情况,毛主席都看过了。为此,“北办”上上下下都感到很荣幸。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当�r,“北办”负责与《红旗》杂志联系的记者是李根第,我在他采写的情况汇报中,发现

8、关锋、戚本禹,还有学部的尹达,是支持姚文元文章的少数几个人,就把他们的观点编入了给上海的报告之中。一天,陆灏电话通知我,设法把关锋、戚本禹二人秘密安排到上海。行动要绝对保密,不能让中宣部知道,也不能让“北办”的其他人知道,总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亲自通知了关、戚二人后,关锋就向《红旗》杂志社假称父亲病重,要请假回老家;戚本禹也向单位请了假。为了掩人耳目,我不能用“北办”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