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

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

ID:28169911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_第1页
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_第2页
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开挖中应用分析陈琳琳山东省地震工程研宄院摘要:木文基于明湖白鹭郡项目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通过现场分析试验提出了釆用微型钢管桩+土钉墙+预疲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得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复合土钉支护,对控制边坡变形、提高边坡安全性、±6强边坡整体稳定性,特别是对填土厚度大、基坑周边附近分布对沉降变形敏感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的边坡支护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对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复合土钉墙;变形;分析;1工程地质概况从现有资料可知,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貌单元,地面标高48.35nT57.55m,场区地势呈南高北低U1。在钻孔中测到一

2、层地下水位,其稳定水位约36.69~40.41m,属第四系孔隙水,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区地不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屮的钢筋具微腐蚀性。黄土自重湿陷系数Szs均小于0.015,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6s=0.OOPO.025,具有轻微湿陷性,地基湿陷等级为I级。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场地土,II类建筑场地,场地卓越周期为0.186s。2基坑支护设计2.1基坑设计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对基坑周边管道、电缆的保护,通过多方案的技术及经济对比,建立“钢管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计算模型,按二级基坑设计。2.2理论计算钢管桩作为复合土钉墙支护中的超前

3、支护手段,理论计算时不考虑其对边坡的加固作用,设计计算仍采用有关土钉墙设计的理论进行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充分考虑基坑周围建筑物及管道附加荷载的影响,建筑物荷载取值为20KPa/层,管线荷载取值为20KPa。(1)钢管桩直径150mm,间距0.75m,桩长11.0m,钢管采用直径<H25mm壁厚4.5mm,钢管表面每隔1.5m间距设置漏浆孔,孔径为10mm,钢管内灌注M20水泥砂浆。冠梁采用2X25b槽钢连接钢管,槽钢之间用螺栓有效连接。(2)采用3道土钉,矩形布罝,土钉长度6.0〜9.0m,水平间距1.5m,垂直间距1.2〜1.5m,锚固体直径130mm,杆体材料2

4、2钢筋,杆体材料均采用HRB335钢材,水灰比0.5,注浆体强度不低于M15。对于杂填土较厚的地层,考虑成孔困难,土钉可以采用048*3.5mm国标焊接钢管击入法代替,但焊接钢管长度及强度不宜小于设计值m。土钉在横向上、纵向上采用1(1)14钢筋连接,纵向上间隔设置加强筋,并确保与面层配筋有效连接。(3)釆用1道锚杆,长度12.0m,自由端长度5.0m,锚固端长度7.0m,水平间距1.5m,锚固体直径150mm,杆体材料4>28钢筋,杆体材料均采用HRB335钢材,水灰比0.5,注浆体强度不低于M15,预加力为70KN,腰梁为一根25b槽钢,承压板为200*200厚20钢板。3复合土钉墙施工

5、施工前应进行场地平整,以确定桩顶标高及钻机;按设计施工图纸进行桩位定位,桩位误差小于50mm;采用XY-100型钻机成孔;安装钢管;将注浆管插入钢管底以上0.5m后,开始灌注水泥砂浆,待灌浆压力达到0.5MP后停止注浆;冠梁施工;钢管桩及冠梁施工完成后应养护7天以上方可进行开挖边坡及土钉墙支护。3.2土钉施工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分五次开挖,第一次至-3.5m,第二次至-4.7m,第三次至-5.9m,第四次至-7.lm,第五次至基底,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土方开挖和支护施工配合,前一层土钉完成注浆72小时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边坡面的开挖,开挖进程和土钉墙施工形成循环作业位

6、1。土钉(锚杆)按照设计制作,每隔2.0m设置对中支架,土钉端部弯头长7d,锚杆端部采用螺栓锁定。对于用焊接钢管代替土钉吋用空压机带动冲击器将加工好的焊接钢管打入土屮;土钉(锚杆)采用压力注浆,二次补浆,第一次注浆压力采用0.4-0.5MPa,二次注浆压力采用2.5-3.OMP,水泥浆强度不低于M15。钢筋网片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土钉成孔后,端部用014螺纹加强筋焊接在土钉和钢筋网上,使钢筋网片、土钉连成整体;钢筋网编焊完成后,进行混凝土喷射,石子粒径5〜10mm,最大粒径<12mm,喷射厚度>80mm[2]。3.3地表水控制基于场地土为黄土和基坑面积较大两大特点,基坑外侧6m范围内的地面要全

7、部硬化,设置挡水墙(部分区段利用围墙结构),以防雨水、客水进入基坑;考虑场区局部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及雨水的影响,坡底及基坑内部根据地层结构及施工情况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其N用2(T40mm的碎石充填,集水坑设置间距为30m/个。4基坑监测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有关规定,基坑变形监测点间距18.0-20.0m,基坑周边重要建筑物布置沉降观测点间距13.0-15.Om,棊点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