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口臭综述

中医口臭综述

ID:28169587

大小:23.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口臭综述_第1页
中医口臭综述_第2页
中医口臭综述_第3页
中医口臭综述_第4页
中医口臭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口臭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口臭综述三、中医口臭辩证施治分型[4-7]1.脾胃蕴热:多食辛辣厚味,宿食停滞,兼有牙宣、口疮、或温热病,火气上蒸,舌红苔腻,脉浮,眼肿滋脓.口臭有腐气,宜消食导滞,用积实导滞丸。2.心脾积热:口气热臭兼面赤唇红,烦躁不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脉滑;去口臭以五香丸、鸡舌香丸及草豆范丸等治之。3.肺热壅盛:肺热口臭,口中如胶,口干口渴,小便多,用地骨皮丸。膏粱多饮,劳心过度,肺金有伤,以致气出腥臭,涕唾稠粘,咽隘不利,口苦干燥,以加减泻白散主之。4.肾虚热:口臭,牙龈赤烂,牙齿松动,牙缝出血,腿膝疾软,脉细数,用六味地黄丸。5.劳郁:因愿不遂,忧思过度;或劳逸过度

2、,无所事事损伤脾气,致运化失健,水湿内停,湿浊内生,浊气上升,出于口而至臭。表现为口臭、纳呆、乏力、大便溏等,需补脾益气。中医相比西医治疗口臭的优势与不足:在使用西医疗法治疗口臭时,首先需要治疗口腔局部病症,如龋病、牙周病等,及系统性疾病,如胃炎,肺炎等。当这些治疗结束后,如口臭病症未消失,此时需西医漱口水来治疗。西医漱口水治疗口臭的药物选择性多,临床作用快,效果明显,现作为治疗口臭的首要选择,但西医治疗口臭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易复发,持续时间短,容易产生耐药,口感差,不易被人接受,且有时不能治疗临床上无明显病因的口臭。五、中医治疗口臭的展望虽然中医理论体系不被现代医学不

3、认同,但由于中医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中医的形成是在人类寻找和识别食物的过程中,从某些食物可食用,或食后可以减轻某些疾病的痛苦中,逐步积累了药物治病的知识。中医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过伟大的丰碑,临床上治疗过许多病患,减轻过病患的许多痛苦,所以说中草药治疗效果明确是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近年来,由于对中医的认识恢复到理性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草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使得中草药的基础研究越来越系统性,科学性。在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学者认同中草药疗效的大环境下,中医治疗口臭必能得到众多的人认同。由于我国疆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中草药分布广泛、药源丰富,且有系统可靠的中草

4、药种植、采集、炮制、储藏和销售方法,国人对中草药信任度高,中草药配制而成的中草药治疗方法势必会赢得国人信任,成为一种新型、安全、效果明确、价格低廉且口感好的治疗口臭方法。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08年10月第2卷第5期中草药在治疗口臭中的疗效刘燕波冯希平3.1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中医治疗口臭药物较多,如常见的一贯煎、五香丸、清气丸、泻黄散等,该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且副作用较小。3.1.1玉女煎其组成为:麦冬、牛膝各9g,石膏20g,熟地18g,知母10g。方中石膏可清热解毒,熟地滋补渗水,知母清热,麦冬生津止渴,牛膝养肝补肾。3.1.2泻黄散其组成为:石膏15g

5、,甘草100g,藿香叶20g,防风120g。方中石膏泄热,甘草祛火,藿香可理脾肺之气,防风发脾中伏火、土中泄木。3.1.3五香丸其组成为:豆蔻30g、香附子60g、甘松香15g、丁香30g、藿香30g、当归15g、桂心30g、白芷30g、槟榔2个、青木香30g。3.1.4清气丸[3]其组成为:青皮15g、黄连15g、石膏30g、黄芪15g、檀香30g。中西医治疗口臭优势的比较西医治疗口臭需对患者口腔局部疾病进行治疗,还要对患者系统性疾病进行分析,若经过治疗患者口臭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则需采用漱口水进行治疗。从本质上而言,西医漱口水治疗口臭不仅药物选择性较强,且效果明显,但

6、其副作用较大,易产生耐药性,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中草药由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炼所制成,经临床长期实践,治疗口臭效果明显,且毒副作用较弱。此外,笔者认为引发口臭的另一个原因是患者自身身体素质,从中医角度可总结为劳郁,往往会形成口臭、乏力、纳呆等症状,治疗以补脾益气为主。亚太传统医药2015年9月第十一卷第18期中医辨证治疗口臭研究进展付淑媛四、中医传统分类法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口臭症的记载,口臭又名出气臭、臭息。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口臭候》曰:“口臭,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隔。然腑脏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中医认为,口臭的产生主要是

7、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胃热熏蒸所致。一般将口臭分为:脾胃蕴热、心脾积热、肺热壅盛、肾虚热、劳郁五型。1.脾胃蕴热:明·李挺《医学人门卷四·口舌唇》: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四卷上·口舌》:口臭是胃火、食郁。中医认为口臭主要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产生。一般多因过食辛辣、饮酒厚味之物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食积内停而生热,胃热熏蒸向上所致。2.心脾积热:宋·赵佶《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臊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3.肺热壅盛:金朝·张子和《儒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