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9330
大小:5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中国经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元宗教和谐相处的中国经验研究摘要: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彼此依赖关系和可持续性结构。宗教和谐包括情境的和谐、资源的和谐、结构的和谐与行动的和谐,其过程模式可以概括为“相遇聚合扩散互补”。宗教和谐共处状态的实现,需要信仰政策上的相扶,信仰理性上的相通,信仰伦理上的相合,信仰身份上的相容,信仰背景上的相符,信仰结构上的相类,信仰功能上的相补,信仰思维上的相近,信仰情感上的相惜。关键词:宗教和谐;宗教相遇;宗教理解;宗教对话;中国经验中图分类号:C912.3;B920文献标识码:
2、A文章编号:1007407406009608宗教和谐是宗教关系类型的一种,而宗教关系又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只有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之后,宗教之间才能呈现和谐状态。相对于宗教冲突、宗教融合等,宗教和谐是最为完美的关系类型。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斯精辟指出:“没有宗教之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之间的和平。”[1]1宗教和谐作为宗教关系的理想类型,不仅在微观层面关乎个人福祉,也在宏观方面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在宗教纷争冲突频仍的当今世界,中国宗教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愈显弥足珍贵,其中蕴含的和谐智慧可为国际社会解决宗教争端提供借鉴。在当
3、代中国,我们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但与之相适应的心灵转向尚待完善。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宝贵经验,能够为心灵转向提供有益的和谐智慧资源。和谐是中国文化对待事物关系的根本态度和原则,具有内在的完整体系和异常丰富的内涵。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宗教和谐及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再将宗教和谐置于中国文化的特殊场景中并还原为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实,从神学基础、身份意识、社会结构、文化心理四方面对比中西方多元宗教互动关系的异同,同时从资源、行动、结构、功能的视角寻找多元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社会中和谐共处的原因和动力,提炼出具有学术价值
4、的理论模型。一、宗教和谐的概念界定和谐是事物之间在差异基础上的互补统一■,是多兀关系在动态中达至的平衡结构。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理解而产生的一种彼此依赖关系和可持续性结构。在和谐关系中可以有一方居于主导和关键地位,但二者在本质精神上必须是平等的。宗教和谐不是宗教融合,宗教融合是将差异抹平并取消一方独立存在权利的行为。宗教和谐带来的是多元宗教平衡互补、共同发展的勃勃生机。自客观而言,宗教和谐是一种现象与状态;自主观而言,宗教和谐是一种理念和理想。客观现象与状态必定需要特定的时空界限以及载体、
5、内容、表现等;主观理念和理想必定需要特定的体系、过程、原则等。就我国而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个主要宗教之间就以和谐相处为主线;唐宋以后,即和谐共处与中国的庙堂乡野,“三教合成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培育了中国人包容宗教多元的和谐精神。从整体上判断,宗教和谐是中国宗教关系的一种常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打开了晚清封闭己久的大门,基督教也借助强大武力在中国的城市乡村四处传播,秉持独一神宗教的内在逻辑,一厢情愿地强迫“中华归主”,宗教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外来宗教排他性的强势介入而顿时紧张。通俗地说,即是客人不但不遵循主人
6、的规矩,反而还要为主人制定规矩,鸠占鹊巢,反客为主。彼时基督教以“异教视中国本土宗教,“异教徒”视中国本土宗教信众,则中国本土宗教也以“洋教”、“鬼子教”待外来基督教,教案冲突不断。全国形势如此,各地方也是如此,近代史上几乎找不出一处没有发生“教案”的省份。实际上,所谓反洋教,反“洋”在先,反“教”在后。很多情况下,中国群众主要因不满个别外国传教士为非作歹、飞扬跋扈,并非针对基督教本身,中国宗教的宽容精神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H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人心,在秉承中国宗教宽容精神的文化传统中
7、,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汉族民间信仰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和谐相处成为一种常态。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研究宗教和谐,不能忽视中国宗教关系长期和谐的传统,这本身就是我国宗教的一种特殊国情。宗教和谐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动态性、平等性、持续性、平衡性、稳定性等特征。多元性是内在前提,没有两种及以上不同类型宗教的存在,且实际发生交往互动的情况,就不会衍生所谓的和谐。特定地域和人群中现有的宗教关系结构总是伴随新的宗教相遇而发生变化,需要持续不断地寻求差异互补基础上的共赢,一旦断裂则和谐关系很可能向冲突关系转化。开放性、动态性是从
8、和谐关系的结构与过程方面分析的;从结果与功能的角度看,宗教和谐还具有平衡性与稳定性。宗教生存与延续的基础在于不断获取信徒,信徒的流失既可能是因老信徒去世而自然性发生的,也可能是因老信徒改教而人为性发生的,还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补充新信徒而发生的。所以历史上时常所见为了获取足够数量的信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