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

ID:28159359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紫荆栽培技术规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紫荆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5年11月,济源市黄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制定《紫荆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6年5月,《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程序》列入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文),批准由济源市黄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该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2、起草单位《紫荆栽培技术规程》由济源市黄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主持起草,具体分工如下表:表1.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表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李晓晨女高级工程师济源市林业工作站项目主持谢慧芳女工程师国

2、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试验设计及标准起草贾长荣男场长/工程师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资料整理标准修改李剑侠女工程师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标准文稿修改李冲男助理工程师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野外调查育苗试验侯环珍女经济师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数据整理乔永胜男工程师国有济源市大沟河林场育苗试验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紫荆(Cercischinensis)。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

3、嫩枝条则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花长1-1.3厘米;花梗长3-9毫米;龙骨瓣基部具深紫色斑纹;花期3-4月;果期8-10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更好的生态宜居环境。紫荆既有观赏价值又抗污染,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经济效益较高,发展势头较好。我省在紫荆栽培技术规范上还是空白,因此制定一套紫荆栽培技术规程,很有必要。一、主要起草过程课题组通过多年对紫荆育苗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完整的紫荆繁殖栽培技术。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4月份开始,由济源市黄河园林有限公司、国有济源

4、市大沟河林场承担。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进行课题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及紫荆生产技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整理,于2016年6月起草完成了《紫荆栽培技术规程》草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修改5次,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2017年3月发放征求意见函共计7份,根据收集的修改意见,重新整理形成了最后文稿。一、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依据我国我省乡土树种发展需求和紫荆栽培技术的实际状况,本着生产上适用、便于操作而制定的,是紫荆栽培利用的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了紫荆栽培过程中的技术措施,有利于紫荆的推广和利用。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要

5、求,是目前河南省紫荆栽培的第一个地方标准。二、主要条款的说明1、4.2整地在土壤中施入敌克松主要是为了杀灭土壤中的各种菌类,施入辛硫磷主要是为了防治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2、4.4种子采集与贮藏在健壮中龄母树上采集种子以提高种子饱满度和生活力。3、4.5种子处理紫荆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浸种催芽可解除紫荆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整齐度。4、4.8苗期管理紫荆幼芽在土壤湿润条件下,容易破土,所以要“保持苗床湿润”,苗床露白时及时喷雾,不能大水漫灌,以防将种子冲走或造成有的地方被水带走的淤土太厚,种子难以拱出土壤。5、4.9出圃与分级苗木移植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芽萌动前

6、进行,易成活。紫荆根系发达,一般大苗移植不需带土球,在起苗时要注意尽量少伤根系,长途运输需用保湿材料包装根部。6、5.5培育管理紫荆喜湿润环境,种植后应立即浇头水,第三天浇二水,第六天后浇三水,三水过后视天气情况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为宜。紫荆在园林中常作为灌丛使用,故从幼苗抚育开始就应加强修剪,以利形成良好株形。幼苗移栽后可轻短截,促其多生分枝,扩大营养面积,积累养分,发展根系。翌春可重短截,选择长势较好的3个枝保留,其余全部剪除。7、6.1造林地选择经过实践和调查,紫荆喜光,稍耐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湿。但在土壤深厚、pH值6.0~8.0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良好,因

7、此应避开盐碱地、郁闭度大于0.3以上的林中及土壤十分瘠薄干旱地块。8、6.2造林模式通过对野生紫荆生长特性的调查,发现自然生长的十年生紫荆冠径多在1.5m~3.0m之间;为了正常生长达到最佳营造效果且相互之间不影响,因此规定初植密度“纯林或乔木混交株行距(1.5m~2m)×(2m~3m)”。一、重大意见分歧处理依据和结果发放征求意见函共计7份,其中推广部门有许昌市林业局、安阳市园林局、南阳市内乡县林业局3家,科研部门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昌市林科所2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