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

ID:28158010

大小:3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_第4页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3课辛亥革命(人教版)》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周明学2011、9、15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结果皆未成功。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一系列武装斗争,最终推翻了清政府。在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为抵制革命,维护统治,清政府先后推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系列反清斗争,统称辛亥革命。一、背景1、政治上:(1)甲午战后,特别是

2、《辛》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本原因)政治上: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工具论”)经济上:掠夺利权、扩大投资(利权:经济上的权益)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庚子以前,一些反清起义被国人目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庚子年以后,就很少恶声相加,相反对反清斗争失败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反抗斗争掀起的根本原因。(2)20世纪初,新政和预备立宪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①“新政”:时间:1901~905年目的:a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如新政内容之一是

3、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b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c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内容:a奖励实业b兴办新学堂(九江一中创办于1902)c派遣留学生d编练新军e废除科举(1905)萧功秦指出:“由于科举制度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的,科举制度的废止,从长远来看,就使国家丧失了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这就导致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的价值之间的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由于科举制度在1905年的

4、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影响:a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b加重了剥削,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的灭亡农民起义不断。C壮大了反清的社会力量留学生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新军成为武昌起义主力军。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预备立宪:时间:1906~1911年目的:a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b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背景:1905年日俄战争俄败日胜经过:a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b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学习日本,渐行立宪

5、c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制定宪法的主张清政府:钦定立宪派:君主与国会共同制定革命派:国会制定内容:预备期为9年;皇权至高无上。(1908年11月14日晚38岁光绪帝死,第二天慈禧太后死,相距20小时左右)d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13阁员,皇族占7人。实质:骗局(依据:集权于皇上和皇族。钦定宪法、皇权至高无上;组成皇族内阁,按英、日立宪制,皇族不能进入内阁)影响:a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b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c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晚清政府三次自救: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

6、新政、预备立宪)(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新式学堂、留学教育。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原因:(1)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2)新政:1901~1905,奖励实业(3)收回利权运动:铁路、矿山(4)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破坏自然经济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二、兴起(1894—1905年):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方式:(1)翻译出版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作卢梭《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今译《论法的精神》)(2)创办

7、进步报刊:《国民报》、《游学译编》、《汉声》、《浙江潮》、《二十世纪大舞台》内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系旧译,今译为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中心:上海和东京代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2、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表现:兴中会——1894——檀香山——孙中山华兴会――1904——长沙――黄兴、宋教仁光复会――1904——上海――蔡元培(章太炎《革命军序》:“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既灭亡于逆

8、胡,所当谋者光复也。”)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以兴中会为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纲领。近代反清历程:反清复明→反清建天国→反清建共和国。破同,立不同。孙先生立高,非天地会、拜上帝会等可比,如房顶放风筝,出手即高一筹。“驱除鞑虏,恢复中国”首倡于朱元璋《讨元文告》)三、发展(1905—1911年)1、统一的革命政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地:1905年、东京条件:阶级基础:资、小资革命知识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