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研修学习论文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

ID:28156452

大小:7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_第1页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_第2页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_第3页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_第4页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培研修学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语文研修学习论文: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詹大悲中学詹书敏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堪称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渐强,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比较容易受到同伴和教师语言的直接影响或间接暗示,因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就成为课堂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有效、准确、简洁、新颖、灵活的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设计课堂提问时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局提问要找准“课眼”体现一首诗的主旨的字词叫做“诗眼”,揭示一篇文章的主题的句子叫做“文眼”,同样,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也有

2、它一以贯穿的“课眼”,那就是如何逐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把握课文主题,达成教学目标。在这一引导过程中,针对课文中的各个方面,例如字词积累、作者背景、文中典故、写作方法、情感教育等学生都会产生大量疑问,而教师也有大量的提问,集中、归纳诸多提问的原则就是要找准“课眼”。真正“课眼”所在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家如何通过种种美的意境来烘托出文章主题一一发现美、追求美、共享美是美的最高境界。教师的提问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融洽而抛出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的思路自然也会随教师的暗示而变为细宄作家的写作顺序、寻找散落于全文的写作技巧,这样的提问就偏离了“课眼”。相反,假如

3、教师能够紧扣主题来设计提问,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把握住了主题之后,学生再次赏析作家笔下优美的景物描写,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把纯真的“情”与美丽的“景”相互交融,那么散文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提问要启迪思维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例子: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致使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甚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报出标准答案,课堂提问环节顺畅无阻。这样的提问没有丝毫意义。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如《智取生辰纲》一课素来都将吴用、杨志的英雄加以肯定。如果教师提问“你认为杨志是怎样的好汉?”学生大多会回答“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除暴安良……”答案是基本

4、一致的,没有难度,更缺乏启迪性。但如果将问题换为“你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课文中的杨志、吴用是真正的英雄吗?”就很自然地引发了同学们对于“英雄”与“好汉”的界定,有学生思考后认为:“杨志虽有正义感,但他做事过于鲁莽、不计后果,算得上绿林好汉却称不上英雄这时教师再进一步提问:个人物一-气,那么他可以算是英雄啦?“《水浒》中的另外一林冲应该说比他细致、有谋略,而且也一身正这一提问既是对于上面问题的深入探讨与肯定,又引发了新的思考,即《水浒》中人物形象的个性与共性,一百单八将都是好汉却个个不同,使学生在熟悉课文人物形象的同时也体会到作家塑造人物的神奇技巧。三、提问要准确严

5、密教师的提问过于宽泛或问题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不确定,常常会使学生不知所云,捕捉不到教师隐含于问题中的指向,从而答非所问,导致师生课堂对话陷于无序和僵局。1此,要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期教学任务,教师的提问还应力求准确、严密。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忌提问的内容空。教师提问的内容既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内容涵盖过于小或大都是空洞无物的表现:过于小,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过于大,则失去了引导和启迪的作用。《那树》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树所代表的形象不仅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有着鲜明的指代,而且能够跨越时间的距离,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

6、依然有着具体的象征意义__它所赞美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不灭的精神。教师在讲解那树的象征意义时,很容易产生各种提问,例如“请你思考作者借树来赞美了谁?”或“树是谁的象征?”这样的问题属于内容涵盖过于小,学生无须思考就可以直接从书上找到答案一一北方的农民、在敌后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他们的精神。另一类提问则内容涵盖过于大,例如“白杨树象征了怎样的精神?”除了原文“它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外,学生还可以回答“坚强”、“不屈不挠”“朴实”等许多词语,但并未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好文章的灵魂总是与时俱进的,白杨树至今仍有其鲜明的象征意义,因而教师的提问

7、必须仔细斟酌,若改为“请你思考作者以白杨树的精神特点赞美了哪一类人?”“这一类人只有在抗战时期才有吗?”“请说说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三个问题依次提出,学生的思路也渐趋明朗,比较前面两类,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深刻一点。r=t二忌提问的范围大。一次提问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有限的,或者解决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或者解决修辞、润色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人物的刻画,或者是主题的突现……但决不能范围太大,否则学生将无所适从。例如《沁春•雪》,如果提问的安排由景及情、从形式到主旨,渐突主题,那么这阕词借景抒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