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2740
大小:1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汽车构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车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第三章配气机构2、课型:新课3、使用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周若柔主编全国技工学校汽车专业教材《汽车构造》4、授课教师:5、教学重点:(1)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2)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作用;(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6、教学难点:(1)配气相位分析;(2)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法;7、教学课时:2次课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年级(0410班)学生,该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上课比较认真,在前面的实操训练中,每个同学
2、都能认真操作,基本都能达到每个项目的实训要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和型式;(2)了解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3)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4)了解气门间隙的作用和技术标准;2、能力目标(1)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两次调整法;(2)掌握使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的技巧;(3)掌握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4)掌握多缸发动机点火顺序的判别方法。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安全文明操作意识;(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块化
3、教学五、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一)复习旧课复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即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二)导入新课从发动机工作原理中的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现象引入配气机构的概念。第三章配气机构第一部分:理论讲解(60min)1、配气机构概述(采用挂图教学,如图1所示)(1)配气机构的功用(2)配气机构的结构型式图12、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采用实物教学,如图2所示,重点讲解其结构特点)(1)气门组:包括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导管、气门座、锁片等。(2)气门传动组: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揺臂等。图2图33、配气相位(采用挂图
4、教学,如图3所示)(1)进气门的配气相位(2)排气门的配气相位(3)气门叠开4、气门间隙(重点讲解)(1)气门间隙的概念与作用提问: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对发动机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气门间隙的技术标准常见车型的气门间隙值mm车型进气门排气门热机冷机热机冷机富康DC7140型轿车0.200.40捷达轿车0.15~0.250.20~0.300.35~0.450.40~0.50北京2023S型越野汽车0.200.230.250.28跃进NJ1061型载货汽车0.20~0.250.25~0.300.25~0.3
5、00.30~0.35东风EQ1092型载货汽车0.20~0.300.20~0.30解放CA1046型载货汽车0.20~0.250.20~0.25(3)气门间隙的检查方法A、提问:如何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B、气门间隙的检查步骤、技巧;(教师现场演示)(4)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法A、提问:如何判别多缸发动机的点火顺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分析总结B、如何判断哪些气门为可调气门?(教师分析讲解)C、用两次调整法调整气门间隙;(教师现场演示)第二部分:实训操作(90min
6、)1、操作前应准备的工具、设备(1)工具:适用扳手、手摇把、塞尺、一字起。(2)设备:CA6102型发动机4台。2、实训要求(1)按正确的操作规程检查气门间隙。(2)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调整CA6102型发动机气门间隙,使其符合技术标准。(3)安全文明操作。3、分组实操(1)全班共40人,分为4组,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2)各组分批进行实操,并做好实操记录,填写实验数据报告单;(3)正副组长职责:负责领取和归还实操工具,并负责本组的考勤和纪律维护,协调好本组成员间的实操顺序。4、学生讨论分析各组总结自己在实操中出现的
7、错误,分析原因并向老师汇报。5、教师总结教师作最后的点评,对各组刚才的实操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各组在实操中的错误操作。6、自由练习针对老师刚才的分析讲解,各组自由练习。(三)课堂小结(8min)1、简要概括和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内容;2、总结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实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四)作业(2min)思考题:1、进、排气门为什么早开迟闭?2、为什么要留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有什么问题?配气相位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配气机构概述采用挂图教学采用挂图教学采用实物教学一、教学流程图教师分析总结教师现场演示教师现场演示气
8、门间隙的检查气门间隙的调整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问/学生回答气门间隙的概念与作用气门间隙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复习旧课结束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总结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讨论分析分组实操实训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