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

ID:28151882

大小:3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_第1页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_第2页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_第3页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_第4页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货数量达2.62亿片,出货面积为1.38亿平方米。2018年,TV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和焦灼化。以三星和TCL为代表的量子点电视阵营雄心勃勃,LG主导的OLED电视阵营更不甘示弱,两大技术路线的竞争甚嚣尘上。虽然Micro-LED技术尚未成熟,但三星在CES展上发布的146寸Micro-LED电视“TheWall”也是赚足了眼球。从一定意义上讲,平板显示产业的战国时代已悄然来临。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货数量达2.62亿片,出

2、货面积为1.38亿平方米。2018年,TV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和焦灼化。以三星和TCL为代表的量子点电视阵营雄心勃勃,LG主导的OLED电视阵营更不甘示弱,两大技术路线的竞争甚嚣尘上。虽然Micro-LED技术尚未成熟,但三星在CES展上发布的146寸Micro-LED电视“TheWall”也是赚足了眼球。从一定意义上讲,平板显示产业的战国时代已悄然来临。    从本质上讲,当前量子点电视与OLED电视的竞争仍属于液晶显示与OLED显示的竞争。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所谓电致发光,就是量子点材料在电场驱动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基于此可以制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

3、)。QLED的显示原理与OLED类似,然而囿于量子点材料的特性,QLED器件只能通过喷墨打印等湿法工艺来制备,目前在设备、工艺等方面的瓶颈尚未突破,因而QLED真正产业化尚需时日。目前商业化的量子点显示器是基于光致发光原理,属于量子点背光技术(QD-BLU)与液晶显示相结合的产物,即量子点背光液晶显示器(QD-LCD)。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就发现了量子点材料并开始研究其应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Efros和Ekimov就发现了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尺寸效应。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rus首次报道了CdS纳米晶具有尺寸效应等相关的性质,拉开了量子点研究的序幕,虽然“量子

4、点”这一名称是数年后耶鲁大学物理学家马克里德正式赋予的。在以后的数年中,研究者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制备大小均一的量子点、如何提高量子点的量子效率和稳定性,以及无镉多元量子点材料的研究,这些研究为量子点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应用于发光的量子点材料家族逐渐壮大,已经涵盖了硒化镉、磷化铟、钙钛矿等几大体系。  自量子点材料被发现后,人们就开始思考其应用价值,科学家探索了量子点材料在LED、太阳能电池以及生命科学方面的应用。2009年,美国尼克思照明的夏洛特将量子点的涂料涂在蓝光LED上,在实验室中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点LED灯,正式开启了量子点的商业化应用探索。然而量子点照明的商业化并

5、不顺利,价格昂贵、寿命短、产业链不成熟,使得量子点照明的商业化停滞不前。  量子点显示的产业化探索始于本世纪初,由此诞生了QD-Vision(2016年被三星收购)、Nanosys和Nanoco三大量子点巨头。三家的发展各具特色:Nanoco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无镉量子点开发及应用;QD-Vision于2013年率先实现了量子点电视,采用的是量子点管技术;与QD-Vision师出同门的Nanosys专利布局深远,是量子点膜的发明者。在量子点背光技术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产品形态:On-chip、On-edge和On-surface。On-chip是将量子点油墨涂敷在蓝光芯片上直接做成白光量子点光

6、源,其好处是量子点粉体用量最少,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蓝光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使量子点的寿命大幅降低,无法达到商业化应用。On-edge方式即为量子点管技术,是将量子点粉体封装在玻璃管中,装配在模组导光板入光侧面。这种方式克服了量子点直接与高温LED接触的问题,寿命大大延长,早期的量子点电视多采用这种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原因在于量子点管比较脆、很容易破损,且安装在导光板侧面需要额外的空间,必须重新进行产品设计,因而终端用户的阻力很大。Nanosys与3M联合开发,将量子点材料包覆在两层PET膜之间得到量子点膜,装配时放在导光板或扩散板上面,即所谓的On-surface。

7、量子点膜在空间上远离LED灯,且与当前模组制造工艺兼容度高,因而受到下游厂家的青睐。    量子点液晶显示大事记  量子点膜邂逅LCD:让“视界”更精彩  量子点膜问世之初,并未受到产业界的青睐。第一,当时价格昂贵,每平米价格高达100多美金,终端厂商无法接受。第二,产品的性能及信赖性有待提高。第三,产业链不成熟,终端厂商对量子点膜产品及如何应用不了解。随着量子点合成及涂布工艺的改善,特别是国内厂商开始涉足量子点膜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