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1767
大小:10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测量学》复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测量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等高线有何特征?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
2、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
3、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二、计算题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2.用钢尺丈量一条直线,往测丈量的长度为217.30m,返测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2000,试问:(1)此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m,往返丈量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3.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观测A
4、和C两个方向,盘左位置先照准A点,后照准C点,水平度盘的读数为6º23′30″和95º48′00″;盘右位置照准C点,后照准A点,水平度盘读数分别为275º48′18″和186º23′18″,试记录在测回法测角记录表中(见表5),并计算该测回角值是多少?表5:测回法测角记录表测站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备注 4.某经纬仪竖盘注记形式如下所述,将它安置在测站点O,瞄准目标P,盘左是竖盘读数是112º34′24″,盘右时竖盘读数是247º22′48″。试求(1)目标P的竖直角;(2)判断该仪器
5、是否有指标差存在?是否需要校正?(竖盘盘左的注记形式:度盘顺时针刻划,物镜端为0º,目镜端为180º,指标指向90º位置)5.观测BM1至BM2间的高差时,共设25个测站,每测站观测高差中误差均为±3mm,问:(1)两水准点间高差中误差时多少?(2)若使其高差中误差不大于±12mm,应设置几个测站?6.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进行四次观测,其三内角之和分别为:179º59′59″,180º00′08″,179º59′56″,180º00′02″。试求:(1)三角形内角和的观测中误差?(2)每个内角的观测中误差?7.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和为-0.35m
6、,纵坐标增量总和为+0.46m,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边长每100m的坐标增量改正数?8.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表7,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表7点号角度观测值(右角)(˚′″)改正数(˚′″)改正后角值(˚′″)坐标方位角(˚′″)11121523 12310212671412 3541520 41261525 ∑ 9.在方向观测法的记录表中(见表8),完成其记录的计算工作。表8方向观测法记录表 测站 测回数 目标水平度盘读数2C(″)
7、 方向值˚′″ 归零方向值˚′″ 角值˚′″盘左(˚′″)盘右(˚′″) M 1A0001061800124 B6920302492024 C12451243045130 A0001121800118 10.用目估法勾绘图4所拟地形点的等高线图(测图比例尺为1:1000,登高距为1m)。 图411.已知测站点高程H=81.34m,仪器高=1.42m,各点视距测量记录如表9。试求出各地形点的平距及高程(竖直角计算公式为:=90º-L)。表9点号视距读数(m)中丝读数(m)盘左竖盘读数(˚′)竖角(˚′)平距(m)初算高差(m)(m
8、)高差(m)高程(m)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