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1054
大小:6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电测仪表计量检定的探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电测仪表计量检定的探讨研究李培峰(宁夏电力公司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测仪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品的日益丰富,使得相关的计量检定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木文从电测仪表检定的技术入手,对检定电测仪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并能进行自动检定。关键词:计量检定;技术依据;自动检定一、电测仪表检定的技术依据在电测仪表的检定技术中,主要依据包括制造标准、检定规程以及行业标准等。其中,制造标准要求最严格,更新速度最快,它的等级也最高;行业标准仅仅次于制造标准;检定规程是由国家制定,它的技术要求最
2、低,归属于国家标准。但是,对于社会上开展的检定要求强制执行坚定的规程,即使出现了计量纠纷,也应该以检定的规程为裁决的依据和标准。对于从事计量的工作人员,他们应该在学习检定的过程中,能认真学习检定的规程,并能将实际的检定和检定规程能一一对应起来,从而找到传统的检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能够在实际的检定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返回检定规程,在规程中找到解决方案,或者通过一定的分析和研宄,用更新检定规程的方法达到解决实际检定中存在的问题。二、检定电测仪表应关注的问题1、电量变送器的检定(1)无功功率变送器的检定点在电力系统中,电量变送器将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
3、数、相位角、频率等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压或电流标准模拟量,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基础数据釆集。由于这类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维修便利、故障影响范围较小等优点,0前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仍然普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吋其功率因素在1.0附近,很少存在功率因素为0的情况,所以无功功率变送器正常工作的负载点也应在功率因素为1.0附近,即sinφ=0附近。然而规程并没有规定sinφ=0是必检负载点,规程只是规定无功功率变送器关于功率因素的标称使用范围极限:0≤sinφ≤l,所以在检定变送器的过程中,基本不会检定sinφ=0附近的负载点
4、,对这一区域的误差处于未知状态,这就会存在一个隐患…-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吋,无功功率传达的系统一次无功功率可能出现较大偏差甚至是错误信息。解决办法是更换一个能在sinφ=0负载点正常工作(即100V,5Asinφ=0吋,输出直流量为4mA(零点),传送的一次无功功率为Ovar)的无功功率变送器。所以,在日常的无功功率变送器检定吋,应增加电流电压为额定值、sinφ=O这一负载点的检定,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功率因素变送器输出量显示值设置功率因数变送器铭牌上的标识一般为:(0.5C〜1〜0.5L>/(4〜12〜20)mA,成线性对应关系。对应于角度就是(
5、-60〜0〜60)°/(4〜12〜20)mA:但不成线性关系。理论上的功率因数与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由于发电机的功率因数角总是处于第1、4象限,感性和容性对应的功率因数是一样的,都为正。所以为了区别容性和感性,有时人为规定:当发电机处于第1象限时,即0≤φ≤60°时,功率因数>O;当发电机处于第4象限吋,即-60°≤φ≤0吋,功率因数这样,功率因数与输出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这吋,其对应关系为一分段函数。2、无功功率准确度的检定在实际的无功功率准确度的检定中,会涉及到真无功和人为无功两
6、个概念。真无功实际上是非跨相无功功率,而人为无功指的是,用跨相接法来测量的无功功率。在日常的有关无功功率的检定中,常常会遇到二元件和三元件无功。其中,二元件无功指的是,用量功率表法跨相90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的三相三线电路无功功率,有的表计中也会采用二元件60度的无功测量方法;三元件无功指的是,用三功率表跨相90度的测量方法,来测量的三相四线电路的无功功率。3、直流电阻的检定图2实际常采用的功率因数与输出电流的关系在直流电阻的检定中,可以根据电阻值的不同,采取不冋的方法。一般来说,小电阻(小于10欧)的精密测量,采用双臂电桥的方法;对于很人的电阻测量,要采用绝缘的电阻表;中间的电
7、阻测量要采用单臂电桥的方法。同时,对于电阻的简单测量,通常使用数表来进行,数表检定电阻的方法如图4所示,其中,对于虚线框内表示的数表部分,R是被检的电阻。将电阻两端接入数表的电压两侧端,由于数表本身的内置电流源,被测电阻值R等于电压表的测量值除以电流源的电流,数表将内部软件计算出电阻值在数表上的显示,就可以直接读出被测电阻值。图4数表两线法检定直流电阻图4、检定时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实验室进行计量检定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包括实验室温度、湿度,防震、防腐蚀、防尘和防干扰等环境和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