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48830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 紫光遭遇“三国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进军台湾半导体产业紫光遭遇“三国杀” 2015年12月11日,紫光集团公布以135亿元人民币,认购台湾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矽品精密”)及台湾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茂科技”)各约25%股份。此前的5月和9月,紫光集团分别以225亿元人民币入主惠普旗下通信公司,以240亿元人民币豪掷美国西部数据公司。 如果收购成功,紫光集团将成为矽品精密最大股东、南茂科技第二大
2、股东。但紫光集团此举却遭到矽品精密目前最大股东——日月光集团旗下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月光半导体”)的强硬阻击。 2015年12月14日,日月光半导体向矽品精密发出“最后通牒”,拟以1313亿元新台币(约合260亿元人民币)并购其全部股权,并要求矽品精密于12月21日前回复此提议;12月22日,日月光半导体再次向保持沉默的矽品精密“亮剑”,宣布先对其24.71%股份进行公开收购;12月28日,重压之下的矽品精密发布董事会决议,表态在日月光半导体停止对其公开收购的前提下,可考虑对“日月光百分之百并购案”进行评估。 不甘示弱的紫光集团随即反击
3、。据媒体报道,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已以“反垄断”为由,向中国工信部申诉日月光集团。对此,日月光集团回复网易财经称,其与紫光集团的抗衡,在2016年伊始便将升级到“敏感阶段”。 2016年1月7日晚间,矽品精密低调发布公告,表示日月光半导体公开收购其股份价格偏低,同时也以反垄断姿态对日月光集团提出质疑。 矽品精密知情人士对网易财经透露,矽品精密目前在暗中主动对接紫光集团,以商讨进一步应对日月光集团的“恶意并购”。而矽品精密最终命运如何,难以预料。 “饿虎”赵伟国:疯狂砸钱进军台湾 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感慨道,自2013年7月以103亿元人民币拿
4、下展讯通信后,紫光集团一路狂飙突进,至2015年进军台湾时,已是攻无不克,如入无人之境。 紫光集团官网对赵伟国的介绍十分简单:2009年,赵伟国先生的健坤集团入股紫光集团49%的股权,并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 建坤集团即赵伟国于2005年创办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新疆的房地产投资项目,赵伟国迅速致富,并决定进入紫光集团。而公开报道显示,紫光集团当时的民营化重组可谓复杂多变,至今仍难明晰。 网易财经多方确认,直到2013年,赵伟国才真正坐稳紫光集团头把交椅。彼时,紫光集团的股东只剩下建坤集团和清华控股有限公司。 正是在2013年,紫光集团开启
5、了密集收购。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感慨道,自当年7月以103亿元人民币拿下展讯通信后,紫光集团一路狂飙突进,至2015年进军台湾时,已是攻无不克,如入无人之境。 对此,赵伟国曾在201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在创新环境受阻时,紫光集团的策略,是通过资本运作先抢占话语权。正如其多次在公开场合总结的投资逻辑:一旦出手,饿虎捕食。 而在整个半导体产业中,相比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封测(直接决定芯片出厂质量。编者注)领域相对技术壁垒小、可控风险低。半导体专业研究机构ICWise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认为,紫光集团此次入台的投资回报将十分明显。 据矽品精密公告
6、,紫光集团对其每股认购价格为55元新台币。而矽品精密的市盈率仅为12.91,PE不到15倍。顾文军对网易财经分析,对比之下,大陆半导体封测代表企业如长电科技和通富微电,PE则分别为121倍和91倍。 此外,据矽品精密财报,其2014年净利润为112.18亿元新台币,较2013年增长125.5%。顾文军表示,通过矽品精密,紫光集团的投资技巧渐趋明晰。如此一来,紫光集团在大陆的半导体封测产业整合将逐渐铺开。 而对于矽品精密而言,引入紫光集团,不仅是为抵抗日月光半导体,更是为开辟大陆市场。 据中国报告网2015年发布的《中国半导体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规
7、划研究报告》统计,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3015.4亿元,同比增长20.2%,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逐步向中国倾斜。 长期为矽品精密等半导体封测企业提供原材料服务的台商吴梓豪对网易财经说,虽然台湾半导体封测企业的技术相比大陆更为成熟,但自2014年中国工信部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成立千亿级半导体支持基金后,台湾企业与大陆的合作意向越发强烈。 而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擅长资本运作的赵伟国更加如鱼得水。吴梓豪观察分析道,赵伟国执掌下的紫光集团,可以像饿虎般收购的关键,在于其不断创造“题材”,从而使其不论在官方抑或市场,均可轻易获得融资
8、。 对此,赵伟国将其简单定义为“羊毛出在猪身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