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

ID:28146944

大小:104.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_第1页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_第2页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_第3页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_第4页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南京南京市06届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6年南京市高三质量检测语文(2006年1月)本试卷分第丨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丨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屮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肄业/造诣渐染/草菅人命曲高和寡/

2、荷枪实弹B.咆哮/发酵阖家/涸辙之鲋醍醐灌顶/啼笑皆非C.焕发/豢养乔噬/舐犊情深怵目惊心/相形见绌D.便笺/歼火箕踞/有案可稽自惭形秽/不容置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有些企业领导趁企业改制,想方设法要职工下岗待业,而去_工价低廉的外地民工。(2)为了侦破“11.9”连环大爆炸案,英国警方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3)今年卫生部和世卫组织对当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联合_,认定中国的感染人员共约7万人。A.雇佣查访评定B.雇用察访评估C.雇用杏访评估D.雇佣察访评定3.下列各句中,加

3、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B.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袞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C.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拍脑袋定项目,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的“陷阱”之中,这在我们的一些企业里曾经相当普遍。D.某部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別要注重培养那些经验不足的年轻干部,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

4、的一项是A.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散文集《随想录》等。B.屈原,战国末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作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C.“赋”既是诗经中与“比”、“兴”并列的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代表作如《阿房宫赋》《赤壁赋》等。D.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代表作是讽刺灭亡了的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5、。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太阳能建筑应运而生,开创了绿色能源利用新形式。而太阳能的劣势在于其非连续性,且稳定性差。每天有昼夜变化,天气会时阴时雨,太阳能并不能保证在人们需要能量的时间和地点出现,而当今的能量存储技术还无法大范围地大量存储电能。人们发现,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载体。氢燃烧时,会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不产生矿物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保温气体,也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稳定性好。但如果采

6、用传统方法制氢,制取单位氢所花费的电能要远远超过该单位氢转化为的电能,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而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使氢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这样就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稳定地按居住者要求随时提供电能的愿望。可见,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美国纽约技木学院研制成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一氢能住宅。其屋顶和向阳侧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被输入一个“专用电解器”,该“电解器”从水中分离出氢,然后氢被输入专用的贮存器。根据居住者的需要,氢通过燃料电池和其他装置转化为电能

7、和热能。设计者对房屋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及其他装置的布局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尽可能缩短能量传输的路程,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这种太阳能一氢能建筑,能量可以自给自足,也不会产生大气保温气体等污染物质,还具有安全、无噪声等优点,是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如果在这种建筑中再增加收集和储存雨水装置、地热调节装置、热能回收装置、废水循环和再生装置,以及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那么,其生态效益就更好了,使用价值就更高了。上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建筑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首先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生

8、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具有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研究热点,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太阳能一氢能住宅向着“生态建筑”又迈进了一大步,可能将成为建筑设计的新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