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43261
大小:19.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我国樟子松研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我国樟子松研究概况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作为欧洲赤松一个变种,大约在200多万年前,由于冰山作用将樟子松从欧洲迁移到我国大兴安岭。 樟子松,阳性树种,高30~40米,胸径80~100厘米,树皮非常厚,树干下部灰褐或黑褐色,呈现不规则鳞片状并且脱落,幼期稀疏树冠,针叶稀,幼林时期稍有庇荫即生长不良。樟子松耐寒能力佳,能耐50℃低温,其适应能力也
2、很强,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根系极其发达,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水分,在各种贫瘠土壤中也能生长。 樟子松木材用途广泛,可做建筑、箱板、船舶等,特别是用作造纸原料时,由于纤维质量好,生长快,已被重点培育和开发利用。 我国对樟子松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并在种源区划、造林技术、病虫害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1樟子松种源试验研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
3、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1981年我国就开始了樟子松种源试验研究,刘桂丰对樟子松全分布区采种及引种区多点进行试验并综合分析,对樟子松进行生物系统学和地理变异规律研究,利用具有明显规律性状,对樟子松自然分布区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兴安岭北部种源区、小兴安岭过渡带黑龙江沿岸种源区、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东北大部分引种区可采用高峰、卡伦山、金山种源的种子。杨书文通过普通种源试验和标准种源试验
4、对樟子松10个种源进行区划,得到的结论与刘桂丰的区划结果相近。庞志慧为选出适宜东北山区生长的优良樟子松种源,克服造林用种的盲目性,进行樟子松种源试验,通过综合评定与多重比较确定章古台、红花尔基、罕达盖为草河口地区樟子松优良种源。 满秀玲将过氧化物同工酶应用到樟子松种源区划上,通过对同工酶谱带方差分析、气候因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参试樟子松10个种源划分为2个大种源区,即以阿尔山,罕达盖为代表的沙土种源和以金山、漠河、图强、红花尔基和卡伦山为代表的独立种源区。解齐明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樟子松天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研究,
5、对4个群体、3个酶系统的5个位点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樟子松群体变异水平较大,He为,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平均数为,并且发现其群体内有较大分化程度,而群体间则不明显,群体内变异为%,群体问变异为%。 2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
6、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马履一用培育的各种苗龄型樟子松苗以及野生樟子松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苗木水分平衡、苗木水势值、环境适应性及叶片着生方式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得出1―1型苗为西部林业地区最佳苗型,2~5年野生樟子松苗造林成活率在97%以上。建议有野生苗源地方可加以利用,但野生苗不能代替苗圃,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针对樟子松在干旱的双辽沙地造林不易成活状况,韩才结合双辽县当地实际,采用穴下栽植法,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使当年樟子松成活率达到%,翌年保存率%,分别比对照高
7、%和%。 樟子松为绥中沿海沙质海岸防护林优良树,腾洪举通过试验示范造林,在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选择、栽植方式、灌水措施、抚育管护等造林技术方面总结了最佳条件,选在早春时节造林,选好造林地和苗,对苗进行保湿,小沟整地,小坑靠壁栽植,小管井灌水,这种方法大面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可以达到90%及87%以上,成本低,效益大。 徐志和为了定株培养大径材,进行一株双穴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穴双株造林更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林成本、确保保留木,明显优于单株造林。其不足之处在于林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超弯曲现象
8、。 3樟子松种子园营建及管理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