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35185
大小:7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辩证施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辩证施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郭丽娟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摘要】目的:研宄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釆用中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照组给予丙医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即中医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即丙医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采用中医方法,在提高患者的脾胃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施治;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3-043-01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其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受到临床广泛重视[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2]。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而缺乏有效的治
3、疗措施,丙医治疗虽然较为普遍,但是也仅仅是对症治疗[3]。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该疾病的根木原因,为了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中医和丙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胃镜和病理学活检确认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对照组患者给予丙医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中医和丙医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有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
4、37-78岁,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4]: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为原则,对所存患者进行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才能入选试验,本次试验的120名患者均符合该诊断标准。1.3治疗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可的松等。观察组即中医治疗组,对该组的60名患者辨证分型,包括阳虚型,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药方主要包括:党参12g,肉桂8g,砂仁7g,白术(炒)14g
5、,乌梅10g,陈皮7g,山药10g,麦芽10g,柴胡15g,甘草7g。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药方[5]。胃阳虚型患者,服用“香砂六君子汤”进行治疗;胃阴虚型患者,服用“三酸汤”进行治疗;胃阴阳两虚型患者,服用“益胃汤”进行治疗,三种药物的服用方式均是在饭前服用,温服,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对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对照组,即西医治疗组,多潘立酮,口服,一次1片,一日三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一个月为1个疗程,三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1.4疗效评价标准[6]:患者要定期进行缉拿差,3
6、个疗程后,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宄指导原则》,对治疗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显效:在与治疗前M等条件下,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或病理性活检的多项结果好转。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至少奋一些胃镜或病理性活检结果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冇改善,其至出现恶化,胃镜或病理性活检结果没冇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5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p<
7、;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即中医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96.7%,对照组即西医治疗组,显效14例,冇效30例,无效16例,总冇效率73.3%。两组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表1两组治疗结果的对比情况[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04414296.7对照组6014301673.33.讨论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复杂,且容易癌变,被列为胃癌前状态,艽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而受到临床广泛重视[7】。慢性萎缩性胃
8、炎的病理特点为胃粘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8】。大多数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但是也有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表机制0前尚不清楚,因而缺乏冇效的治疗措施,采用中医治疗时,一般是辨证论治,因而在治疗上较为灵活,且不良反应较小,优势明显[9,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