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

ID:28123961

大小:67.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_第1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_第2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景炎高中历史教学案姓名时间课时历史必修一第一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自主学习(了解课标、大纲要求,阅读与概括教材相关内容)(主干知识)1、考试大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屮国古代屮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3、主干知识梳理:感悟髙考真题(做真题,阐释试题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及试题类型)例1、(2010•全国1高考)西周分封制在屮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

2、区屮,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感悟:例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緣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感悟:例3、(2012年新课称企国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

3、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汄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感悟:例4、(2010•安徽高考)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屮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感

4、悟:例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屮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两周吋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感悟:合作探宄(阅读史料,讨论解决问题)探究: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巾是

5、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一一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一一《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6、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A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叫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

7、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吋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裾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足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质疑(说出你学习本讲存在的疑惑)反馈评价(课后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