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19378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激发学生进行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激发学生进行反思?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既然反思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思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反思;中学英语学习;反思的作用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面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宄的行为。”
2、由于困惑、怀疑,就可以让人去探究,从而得以解释或引起更大的疑惑。所以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己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使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研究者。所有的教学实践都应本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为准则来推进。在此,仅以初中阶段学生,以英语为例浅谈激发学生进行反思的办法。激发学生反思最重要的一步:必须使学生明确反思的作用。只有提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反思的重要性,她们在心理上才会主动接受构建反思能力的输入。“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就己经知道自我反省使自己不断进步。当我们不断地反思,就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3、学习方法,发现学习上的漏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实在自我监控方面还很薄弱,除非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不然,一般的错误、退步,根本不足以引起她们的注意。以曾经在教学过程中接触过的一个学生为例。刚开始接触时,该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学习能力差,毫无自制力,心态浮躁容易满足。初中英语120满分他的期末考试成绩为33分,但就他个人而言,33分己经算“还可以了”“又不是班上最差的”“还有人考十多分呢”。本来开学八年级的学生,却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这样的学生,似乎已经够差完全令]有空间去给他进
4、行自我反思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督促,在一次七年级水平的周测中,成绩为八十多分。在改试卷时问他,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的话,是不是至少有十分的上升空间?下一次能不能仔细一点?该生的反应让我很诧异,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只考30分,考高了是运气,考低了是正常发挥,运气那么好了,还需要反思什么呢?一般而言,不会反思的学生有两种:学习极度好的和学习极度差的。以这个学生为例,长期学不好导致他根本不会去分析自己的错误那些是由于粗心,那些是由于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学生的信心除了老师的鼓励以外,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
5、的成绩。对于这个学生,像开头所说,由于他从来不具备反思的习惯。所以,培养反思能力的第一部是让其明确反思的作用。最简单的,通过反思,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弥补不足的方法之后,最直接的就是成绩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几周,该生成绩基本稳定在75左右,由于前期的引导,这一阶段,他己经不需要老师的耳提面命就能够在每次考试后,作业批改后,甚至每一次的课堂上,都能自己分析:我刚才怎么会那样想/做呢?好像是因为忽略句子主语单复数的问题,所以导致动词形式填写错误。我明明会的啊,真可惜,考试的时候可不能这样。诸如以上的自我分析经常出现
6、,那么,宄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呢?首先一条,是必须长期刻意和学生强调反思的作用以及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反思。反思包括对自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知识输出状况的反思。学习态度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会反思的初期,学生只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是考试时候的表现来进行反思。而学习习惯和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她们所忽略。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其次,是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只能维持目前的状况,其实自己是有进步空
7、间并且有可能进步的。这样,学生才会有激情去进行自我反思并寻找不断提升的方法。如果她们对自身丧失了自信,那么对学习只会秉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连努力都不一定起作用,反思能起什么作用呢!”一旦产生这种心理,想要培养其反思能力,就真的只能够耳提面命了。当然,一对一教学或者小班制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大班授课,学生的心理老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发现并解决。同样的问题,相同的方法,放在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里,其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这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关心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后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局问题。对
8、于学校里面的任课老师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思为学习者所带来的益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班级授课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班级中每一个学习个体的反思能力,这依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